美文网首页
意念是灵魂吗?

意念是灵魂吗?

作者: 筱橥蟲蟲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0:08 被阅读0次

                                                                                        一·科普

    公元1676年的某一天,巴黎天文台主任卡西尼在研究中,心血来潮设想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但他很快认为自己的这个念头是天方夜谭,于是就放弃了往下的探索。

      卡西尼有个助手叫罗默,是丹麦天文学家,这小伙子偏不信邪,而且对木星情有独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观察,发现木星的木卫一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围绕木星公转到达一定的位置时,会根据距离地球的近远时快时慢,振奋的罗默猜测光一定是有速度的,最后经过多次的修订,终于认定光的速度接近每秒30万公里,自此,光速被认定为是在真空中自然界物体运动最大的速度。

      到了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弗里的德里西.威廉.贝塞尔首先使用“光年”这一长度单位测量天鹅座61到地球的距离需要约10光年,从那开始光年便成了丈量宇宙的长度单位。光年即是光在一年走过的路程,大约96400亿千米,咱们所处银河系的直径是约10万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穿越银河系,也需要10万年之久,目前我们科技所能看到的宇宙约136亿光年之远,但我们看到最远的宇宙的却已是136亿年前的景象,不知经过这么久现在还是否存在?

      我们的太阳系由恒星太阳带领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处在银河系的旋臂,围绕银核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转,公转一周大约要2.5亿地球年,所以我们这一生要回到上一秒的时空目前是不可能的,除非爱因斯坦理论上的虫洞真的存在。目前已知,银河系中象我们太阳的恒星大约有2000至3000亿颗,距离我们最近恒星比邻星,有4.2光年,如果搭载现在人类最快的飞行器朱诺号火星探测器,以每秒72千米的速度,也需要一万七千多年,更别说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会通过鹊桥相会一次,它们隔河相望,距离约16光年,即使以人类目前最快速度的飞行器,几百年以后也不能相见,它们只不过是一个美丽而又凄惨的爱情传说。

      你能想象宇宙的有多大吗?宇宙又是什么?西汉的《淮南子》解释:“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约138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20亿光年,甚至更大。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微乎其微,这其中有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还有暗物质和暗能量或者其他。而暗物质只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暗物质就像胶水一样把所有物质连接在一起。暗能量则是驱驶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但遗憾的是,目前两者尚未被人类证实。

      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红移现象,他发现,不管我们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远离我们,越远速度越大,而近处的星系正靠近我们,比如距离我们200万光年的仙女系正以每秒110千米向我们靠近,几十亿年后与我们银河系来一场壮观的大碰撞。这样看来,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早先的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在100亿至200亿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正处于密度无限大的奇点。1946年伽莫夫根据哈勃定律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宇宙大爆炸理论似乎是我们前世今生最好解释,然而却给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两者之间注入了矛盾,把物理定论搞得一团糟。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是光滑与弯曲的几何结构,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时空结构都很平坦,然而,当来到超微观尺度下时,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和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模型变得水火不容。超微尺度下的量子世界存在着剧烈的量子涨落,光滑平坦的几何结构被彻底破坏,两个理论的基本模型的巨大差异也预示着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行混合时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怎么办?于是维尼奇亚诺的弦理论登场了,弦理论认为世间万物基本单元是线状的弦,而不是中微子丶夸克之类。弦论试图中和这些物理定律的矛盾,就像太极柔和阴阳两道,然而弦就与众多的未知一样,至今为止仍是人们试图安慰自己无知的一个概念。那么,宇宙真是起源一场无限大的爆炸吗?是否正如天文学家所说仍在加速膨胀中?

                                                                                      二·阴阳

      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这样解释宇宙的前世,一个既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混沌状态。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当无极衍生出太极,太极继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时,阴阳两仪似乎也可以概括世间万物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的概念是抽象的,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不局限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现象。如水为阴,火为阳,地为阴,天为阳。

        阴阳有普遍与相对性,不能脱离对方单独存在,如上下,无上哪来下?无亮哪来暗?自然界一切都有相互对立的两个面,天地丶内外丶寒热丶男女等,其对立又取得平衡与统一,推动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阴阳还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对方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前提。无所谓的女,即没有男,无所谓的寒,哪来的热?阴阳相互消长,如四季的变化从冬到夏,阴消阳长,而夏到冬乃阳消阴长,这种消长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出现异常,真不明白现在有些基情恋爱怎能维持世界的发展?

      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带着我们围绕银河核转,银河与包括仙女系在内的众多星系又围绕本星系旋转,就象我们的阴阳双鱼太极图一样,无穷无尽。既然世间万物都从一分二,衍生阴阳对立统一,那么宇宙是否原就从混沌到阴阳旋转中产生?而车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半径近远周长产生速度的快慢是否可推翻大爆炸的理论?

      混沌到太极到阴阳,从无到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在驱使?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类哲学史上终极三问,至今仍没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或者有人说:“我是我,我从父母身上来,最终我要到坟墓中去。”那你的父母也这样回答吗?若是,那地球上的第一个生物怎么回答?

                                                                                          三·死亡

        说到死亡,我们是否认为至我们死亡时起,一切都会消失殆尽丶烟消云散?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即众生的生生死死,在死亡后,灵魂又轮回重新投胎,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本出自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后被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吸收,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轮回的故事也入乡随俗发生了改变,目的就是让人在死后可以再一次的回到阳间,维持阳间的生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可不可以活下去,与如何摆脱无尽的烦恼、痛苦和压迫,轮回与因果业力无疑是一付安慰剂。观佛三昧海经与大智度论等佛经中分别列述“轮回”为六道,分别三善道和三恶道。

        善道一天人道。能够进入天人道轮回的,都是在前世为世间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功劳丶而且根本不心存一丁点回报的善人,佛教讲究种善因得善果,前世积攒的福报多了,那么在下世就可以投入天人道,下辈子可以幸福快乐的度过,据说这一类人都是有大神通的人。

        善道二人道。人乃万物之根本,佛教认为下世还能够为人是非常幸福的,投入人道之后还要经历生老病死,然而若能好好感悟人间,历劫人间种种,仍是有可能得道成仙,不管这些传说是否为真,但也叫人明白一个道理,在世间为人还是立定原则,不为非作歹,不伤天害理为好。

        善道三阿修罗道。阿修罗乃佛教天龙八部的护法神之一,半神半人,天生神力,本性善良,能够投入阿修罗道,都是福泽深厚的人,不过相传阿修罗的男子都长的较丑,一丑遮百胖,所以情愿投身阿修罗道女子比较好。

        恶道一饿鬼道。下世为饿鬼道的都是一些十恶不赦的人,这些人每天就知道吃喝,而且永远都不会吃饱。轮回后每天都要尝试饥饿的的滋味,这是对他们上一世作恶的惩罚。

        恶道二地狱道。该道应该是最悲惨的一道轮回,只要是投入到地狱道的人,就要经历数十万年的折磨,直至抵消他们的罪孽,才会再次进入其它几道轮回,人呐,还是少积恶多积福。

        恶道三畜生道。顾名思义就是投身为畜生,这一道也是非常凄惨的,因为下世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对手的猎物丶成为别人的口中肉。

        而张道陵天师根据老子思想创立的道教发展到后来,至酆都城相传人去世后,先在本土地庙由土地公核准身份,再由阴间捕快黑白无常带走三魂七魄,交牛头马面带至鬼门关盘查,阎罗王专门挑选了一批恶鬼来此镇山把关,他们对死前那些劣迹斑斑、恶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盘查得格外严苛,一个也休想蒙混过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无论每人生前无权贵显赫或贫穷下贱,最后来到这里都等同结果,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人,也别太过于高看自己。你为人类丶世界付出你的贡献和爱,别人就会心中有你,拥护你,在心中虔诚为你祈祷。若你祸害人类世界,在这里自然不会放过你。为人死后还必须持有鬼国通行证:路引,这是人死后到阴间报到的依据。据传路引三尺长,二尺宽,黄色的软纸印做,上书“为酆都天予阎罗大帝发给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备此引,方能到地府转世升天”。同时,路引上面盖有“阴司城隍、丰都县府”三个印章。路引来自亡灵亲属或法师在其入殓或火化时烧送的。

        过了严谨的鬼门关,关的那边是一条漫长丶好像走不尽的黄泉路。黄泉路唯一的风景就是一片瘆人血红色彩彼岸花渲染而成,远远望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被喻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开在冥界忘川彼岸的血一样绚烂鲜红的花。 有花无叶。当灵魂度过忘川河后便会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留在了彼岸, 开成妖艳的花。彼岸花的传说 ,原是叫“彼”和“岸”的违背了神的旨意偷偷私会 ,所以神将他们变成花与叶。诅咒他们永世相爱, 却不得相见。 佛祖无法解除这恶毒的诅咒 ,便带走它们, 让他们在彼岸花开遍野, 从此不用再轮回无数, 历经磨难。 但这些怎能磨灭他们得爱, 于是相见。然而路过忘川河时, 河水却带走了彼岸花的颜色 ,佛祖见花已变白, 以为彼和岸从此相忘。但佛祖不知,花的颜色却是留在河中, 他们宁愿带着怨恨在地府徘徊, 也不愿接受佛祖的恩惠, 更不愿彼此相忘。地藏菩萨得知一切,不忍他们徘徊在黄泉路上,便让它在长忘川河旁, 引导亡魂。  花妖曼珠和叶妖沙华, 守侯了几千年的彼岸花。 但因彼岸花花开无叶, 有叶无花 一直维持,不能面。 令他们疯狂的思念对方, 终有一天,他们忍不住偷偷的见上一面, 那年的彼岸花, 鲜艳的红色配着耀眼的绿色,格外的妖艳美丽。 但是违背神当初让花叶永不相见的旨意,所以花妖曼珠和叶妖沙华也被打入轮回, 生生世世受尽磨难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正如《全唐诗》无名氏:“蝶恋花 彼岸花,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莫叹人间魂黯淡,何知生死相怜远!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上可奈何!”

      亡灵只能踏着这条开满彼岸花的血红之路走向幽冥之狱。因为在这里,上没日月星辰,下没土地尘埃,前没阳光大道,后没亲朋戚友,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都是无边的黑暗与压抑,除了那条路。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无可避免,因为人体细胞约两年多一点会更新一代,在允许的条件下可培养五十代,所以,一般最长的寿命也只不过一百二十岁也会跟你身边的人说声永久的拜拜。亡灵首先要过鬼门关,过了这一关你的魂魄就变成了鬼,而黄泉路上还飘荡着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那些阳寿未尽非正常死亡的,他们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阴间,只能在黄泉路上凄惨地游荡,待阳寿到了后才能到阴间报到,听候阎王的发落。

      好久好久,不知过了多久,才把这心酸的黄泉路走到头,来到更吓人的忘川河。只见一条三层的桥架在河上,此桥便是赫赫有名的奈何桥,桥边有块青色的石头立着,名曰三生石,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她每造一人,就取一粒沙来计算,最后沙子堆成一块大的石头,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石上刻着很多鲜红如血的字,最上面的四个大字:“早登彼岸”,千百世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正所谓《全唐诗》无名氏所云:“三生石上望三生,缘定三生载永恒。前世与谁情缱绻?来生是否又相逢!今生梦断黄泉路,彼岸花前泪有声。血色石前谁名刻?乡台泪眼望几层?旖旎梦里恋今生,不羡神仙不慕僧。奈何桥上莫远走,相约转世伴来生。悠悠往事随风过,脉脉柔情绕古藤。款款深情石上铸,绵绵海誓伴山盟”。

        以前每夜,在酆都名山绝顶,总有鬼痛哭,吵得地府不宁。阎王烦躁,宣平鬼元帅钟馗:“爱卿,你可知道近段日子,夜里为何有鬼哭泣?”钟馗:“尚未知晓。”阎王:“令你前去查看,凡上山哭泣者一律斩首。” 当晚上,钟馗提剑到山顶,见朦胧夜色中,许多鬼魂聚在崖边哀号,钟馗大惑不解,举剑喝道:“深更半夜的,尔等为何哀苦哭?”有鬼哭:“回禀老爷,小人生前种田,因妻子病,小人去集镇抓药,糊涂被雷劈死。”钟馗:“生死有命,你休怨。”那鬼:“小人不怨天地,只怨自己的命丑。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恩爱才过三年,即阴阳分隔,也不知她的病好未?想来实让人牵肠挂肚,好不伤心。”钟馗闻言放剑,内心为难:“若惩哭鬼,事出有因,无甚罪恶;待不治,又哭得恼人。”他沉吟半晌,收剑而去。又见女鬼,大哭用头撞岩。钟馗: “你又为何?”“想我女儿。”“你女儿现在何处?”“阳间。”“骨肉之情,精血相连,哪个不想?”钟馗顿生怜悯。提剑转了半天,遇见不是想儿女,就是想父母的。他们来到地府,因思念故土亲人而伤心欲绝,听得名山绝顶处能遥望阳间,谁知阴阳一纸相隔,任凭他们望穿秋水,哭断柔肠,除了一片茫茫雾海,哪有亲人影子?忍不住伤心大哭。

      钟馗心里不是滋味:自别了父母兄妹,亲朋好友,到长安遇奸贼卢杞迫害,自刎于金銮殿上,被玄宗封为驱魔大神来到丰都城,便行天下斩妖除魔,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也没有见过家人一面,不知他们怎么样了。想那日老父把自己送到十里山坡,千叮万嘱,挥泪而别,说不定还苦盼着自己的消息哩!想到此,不由黯然神伤,泪湿衣襟。

        钟馗回天子殿,阎王见他脸色忧郁,十分不解:“孤派你去斩鬼,为何闷闷不乐?”钟馗交出宝剑,伏地奏:“万岁,臣不称职,请你另派神明去吧。”阎王奇:“爱卿自来阴曹,办差一向神速认真,斩妖除魔,立下赫赫战功,从没打过退堂鼓,今天怎么啦?”“陛下,这次我实难从命,卑职情愿受罚。”“莫非爱卿遇到为难之事?”钟馗突然抱头痛哭,泪如泉涌。阎王见此,更是惶惑不安,不知何故,走下宝座,双手将钟馗扶起,温言说道:“爱卿有事尽言,孤决不怪你。”钟馗:“那些来到地府的鬼魂,因思念阳间的亲人而伤心痛哭,人都是父母所生,岂能无情呢?卑职不忍下手,故只好请万岁罢免我这平鬼元帅之职。”阎罗王闻言,沉默不语。晚上,他脱下官袍,穿上便服,来到山崖遍,见钟馗之言果然属实,心烦不安。判官见此建议:“若能让地府亡魂与他们阳世的亲人见面......”阎王茅塞顿开,当即召集众臣商议修一座“望乡台”,让亡魂遥望阳间家乡与亲人。此后,鬼魂之哭失。

        道教引入后望乡台立于在奈何桥前。望乡台又称“思乡岭”,亡灵在这登上望乡台可眺望阳世家中的一切一切,此成了亡灵遥望阳间的窗口,是亡灵思念亲朋戚友的圣地。人死后,“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正是:“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望乡台是亡魂最后一次向阳世亲人告别的地方。走到了望乡台,几乎就没有还魂的可能了,阳间的肉身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到了黄金入殓之时。阴间望乡台建造甚奇,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见。最初望乡台设在第一殿,因包老阎罗原执掌第一殿,由于他过于慈悲,怜悯屈死,屡放还阳伸雪,被降调第五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站上了望乡台,能看到阳世的家宅,看到亲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经死亡的肉身躺在那里。未经生离死别之人不会明了这撕心裂肺的痛苦,劝君多一些宽容善待之心。望乡台上,承载了多少伤心丶悔恨的泪!

      忘川河,又名“三途河”,横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河水带着彼岸花的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当然,为了来世再见今生的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但要跳进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或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她,她却看不得你;千年之中,你看着她一遍又一遍的走过奈何桥,喝了一碗又一碗孟婆汤,虽盼他不喝孟婆汤,却又怕她受不了忘川河中的千年煎熬,千年之后,若你心念不减,还能记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间,寻找前世最爱的她。

      孟婆汤又称忘情水或忘忧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孟婆在奈何桥头发放孟婆汤,每个人都要过奈何桥,孟婆都要问是否喝碗孟婆汤,要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过不得奈何桥,就不得投生转世。一生爱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随这碗孟婆汤遗忘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阳间的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只碗,碗里的孟婆汤,传说其实就是你一生所流的泪,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会落泪:或喜,或悲,或痛,或恨,或愁,或爱......孟婆将你梅滴眼泪收集起来,煎熬成汤,在你离开人间,走上奈何桥头的时候,让你喝下去,忘却活时的爱恨情愁,忘得干干净净,重新进入六道,或为仙,或为人,或为畜。你或许不会心甘情愿地喝下这碗孟婆汤。因为这一生,你总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孟婆会劝你:你为她一生所流的泪都熬成了这碗汤,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对她的爱。喝汤前眼中最后的一抹记忆便是你今生挚爱的人,喝下汤后眼里的人影渐渐淡去,眸子如初生婴儿般清彻。喝过孟婆汤,能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只要喝了她的汤药,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得干干净净,来世所牵挂之人丶痛恨之人,都将形同陌路。

      又传说孟婆汤是由“彼岸花”曼珠沙华熬成的。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奈何桥,在道教观念中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此处有名称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传说死者到此,有罪的要被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过桥,却非常简单。而“奈何”两个字,在中文里,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意思。关于此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做奈河桥,另一奈何桥。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有区别。“奈河”,乃佛教地狱中的河名。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民间传说:亡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魂可通上层;善恶兼半过中层;恶魂过下层,多掉河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由此可见,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奈河桥。此桥为界,开始新的一个轮回。青石桥面,五格台阶,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也许这世的情缘,开始于斯,恩断于此。 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等待来生的是什么道,谁也不知。来生的约定,只是此生的一种后续,喝过了孟婆汤,已经把所有忘却,来生的相见,只是一种重新的开始。奈何桥,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于是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奈何桥可通神、通仙、通天国,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狱。从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那些溺水而死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

        过完奈何桥到达写着“人与鬼 鬼与人 人鬼殊途;阴与阳 阳与阴 阴阳永隔”上下联的酆都城,经过十殿堂的阎罗审判,一殿一殿的走,一殿一殿的过,有委屈的一定还你清白,做恶事的一定严惩不怠,审后便可通往六个去处,即是进入六道轮回:天人道、修罗道、人道、畜生道(也叫旁生道)、恶鬼道,地狱道。其中,天人、阿修罗、人道属于上三道,而畜生、恶鬼、地狱则属于下三道。至于去哪个道,是根据亡灵生前所做善恶的业绩来分门别类。善业多的往往会被分配到上三道,恶业多的往往被分配到下三道。另有传说酆都城有两道门,门上各悬挂明灯和暗灯,挂明灯乃通向还魂崖,暗灯则通往轮回路。若想还魂回阳间,切不可吃贪吃阴间一物一品,还要渡至地藏王处受其感化,才能还魂。

      若因佛教中修行之人如果功德圆满的,命终后会跳过阴间这一过程,直接蒙佛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作恶多端的大恶之人可能也会跳过阴间这一过程,因业力牵引往往会直接被打入地狱。

        世上有一种药叫“龙蜒草”,它能使垂死之人不死,但却不能活人;世上有一种药叫“孟婆汤”,它能使人还阳,但却令人忘却过去;世上有一种草叫“断肠草”,它会让人恢复记忆,但它也可致命,一旦服之三天之内必会暴毙而亡。 

      正所谓: “ 彼岸花铺火照路,川江已见奈何桥。三生刻字石碑上,此恨谁不叹寂寥!百感交集昨日事,成灰万念泪如潮。  风云紫梦尘烟逝,再上乡台望眼遥。  怎奈轮回终要过,茶汤一碗了前缘。  魂牵梦绕都相忘,爱恨情仇散作烟。 从此心中无苦痛,前尘似梦已难圆。来生不若今生事,谁与归来共枕眠?”

                                                                                                四·意念

      宗教的法事在我国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实际上,这是一种与鬼神沟通的方式,有着严格的程式,首先要设坛,而后上香、鸣鼓、迎驾、祝神、唱神等等。整个过程伴随着念咒颂经,步罡踏斗等规定仪式,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在这个过程中,有两项需要关注,就是意念与音乐始终贯穿,那强烈的意念和音乐震动的波是否可以与平行宇宙中的另一空间所链接?

        三魂七魄。《云笈七签》中描述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

        元神,接近意念的一种高于肉体而可以单独存在的某种物质,在意念能量演变成意识的指导下执著修行修炼可逐渐形成丶可控制魂魄的物质,是人类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一切精华。但人类目前暂时无法考证这种物质是否存在。在道教中,魂魄中可修炼形成元神,魂魄世代异变,元神永恒真存,魂魄即是主魂。魂魄主宰人的意识,觉魂主宰人的善恶,生魂主宰人的寿命。人若死后掌管七魄的生魂会消亡,觉魂还留在人间,魂魄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人若做善归神,魂魄和觉魂就会合一。觉魂死后大部分会留守在世间,日久天长也会自然消散,若是守尸魂进行修练,修到一定程度也能变成一个新的灵魂获得投胎资格成为人。

        梦境,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一种意象语言,目前,科学界对成因与目的仍无定论,明明已经睡着,为何另一个我还会去到另一个地方与某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场景或人物相见?这是否是灵魂的外越?或者量子纠缠?中医学理论上当人体心肝肾受损时就会有梦的产生。而这些器官受损就如七魄虚弱已锁不住三魂一样,任它们飘荡,当人体各种器官完全停止工作时,梦境还是否存在?若在,是否那些魂也在?

        意识,是赋予现实心理现象的总体,在生理学上产生于大脑,科学认为意识是因脑内神经活动而产生,在心理学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统一,是一种可知而不可见的东西。意统治知和情,意,可称意念,是信念的精神状态。是主体轻度入静后原神能动的自律性调控自然积淀因的亚无极思维态。它“舍弃”了一切中间环节,具有穿透力,这里的意念可以叫做“灵魂”。意念作为未触及东西来说,来自宇宙,也是宇宙最初的产物,意念的存在产生后来宇宙的一切,是世间速度最快的,没有可量的速度,没有之一,无论距离长短,一念即到。当意念放大时,会指导一些事物的产生,意念的大小可决定事物存在时间的长短,比如老子意念产生的道教或释迦牟尼意念下的佛教。当意念放至无穷大时,是否可以驱使宇宙间所有的一切?尚未发现的暗能量是否就是宇宙的意念?

        意念在人体中可以切切实实感觉它的存在,人体肢体去完成在世间所有一切无不受意念驱动,当个人意念极力集中持久,他就会完成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意念是一种能量,它捕捉不到却又真实存在,那么,它是自热界所有一切的灵魂吗?而它是否和未捕捉到的超弦一致?是否以微不可观的线状形态存在于宇宙中?当超弦震动至无穷大时,是否会形成一张大网,控制着万物都不会漏网丶是宇宙的统治者?

                                                                                              五·中医

      不得而知。但意念的集中与坚持肯定能促使事物的完成。

        自夏-春秋战国,我们祖先对疾病有一定认识开始,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载有疾病记录到现在,中国医药学它以整体的医学模式丶独特的理论体系丶灵活的辩证方法丶独特的治疗手段和科学的药物配伍,成在世界上一支独秀的伟大的宝库。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一大批代表人物及著作,如现存最早的药物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要方》;叶天士《温热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等等,这些医者及著作惠及我们子孙后代,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使中医学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医学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与宇宙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思想,称之整体观念。它是中医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它贯穿中医生理丶病理丶诊断丶治疗等方面。

        “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医不好的人。”这是中医学治疗法则上最高境界的意念体现,类似于古代的祝由术,实际上就是心理治疗术,但更胜这些。在很多在现代学术仍没有效手段解决的疾病中,通常意念驱使下的意志不坚定,导致“怕”提前死亡,而不是“病”正常死亡,“怕”只会令总指导意的紊乱失常,从而导致人体攻击疾病的战士失去斗志令疾病更加深入,若意念坚持集中,及时调整发挥“意气血”的潜能,只要保持阴阳平衡,在中医理论上,任何疾病都可以治愈。来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的方剂“四君子汤”,由人参丶白术丶茯苓丶甘草(炙)四味中草药组成。人参,乃大补元气丶固脱生津丶安神之圣药,在药理方面,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对某些中枢兴奋药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药理有强壮抗菌等作用;茯苓,渗湿利水丶益脾和胃丶宁心安神。炙甘草,用于脾胃虚弱丶肺痿咳嗽丶心悸等。方中人参补中益气,扶气益脾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为佐药,甘草益气调中为使药,四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谦谦有礼,谓四君子也。本方乃脾胃气虚代表方,治疗脾胃气虚所产生的各种病症,在单味中草药的使用上,也许对各种棘手的大病无致胜的把握或起多大的辅助。但神奇的是,四药合用,经过论证,却具有强烈的抗癌作用,对体外培植的Eca109食管癌和肺癌细胞的分裂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使分裂停止在中期,且见大部分脱落失活,核内染色质凝集,呈杀伤作用。

        心主神,也许正由于四君子汤四味中药都具有安神作用,在治疗疾病中,起到定惊作用,使人意识驱使人的心态趋于平静,身体各种机能运行正常,虽然癌细胞以一分二丶二分四丶四分八比正常细胞快速异常分裂,并像八爪鱼的抓那样,随血液流动到哪抓哪定居,无限增值,成为不死的永生细胞。但人在意念强烈集中致使心态平静时,这种分裂速度降低,并且能调动抑制基因呈更强的战斗杀伤力,最后围攻灭杀。

          当然,中医学在治疗手段上,不仅是中草药的搭配丶用法,还有针灸丶推拿或者武功的结合等等,然而,意念却是整个过程的统治者。

        意念即魂,魂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但又切实存在,死,只是别人眼中寄托你灵魂的身体消失,但你的灵魂还在,你的灵魂依然可以在宇宙中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消失殆尽。你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过客,你本身的元素来自于宇宙,通过恒星爆炸来到地球,最终你还要归于宇宙。所以当有一天,你逝去的先辈或还未谋面自称是你后辈的人来到你面前,请不要奇怪和惊讶,他们或是通过虫洞穿越时空而来,或者有一天,你也可以做到的。

参考资料: 科普相关书籍

                    中医学相关书籍

                    民间传说

相关文章

  • 意念是灵魂吗?

    一·科普 公元167...

  • 意念体次元 - 草稿

    意念体次元是灵魂,是命令者,本体自元体是肉体,是执行者。 意念可分为正意念和负意念,也就是积极的态度与...

  • 百日修行(13)

    今日读书1-11,12 意念是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的。 我们可以发动意念,让“温暖”的意念闯入各种灵魂的内在,去温暖...

  • 意念

    人会让自己的意念杀死吗?

  • 频率和意念,吸引好运滚滚而来

    思想,意念,灵魂,都有振动频率,频率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轻松的提高你的意识,保持高频率,好运就会滚滚而来。 你的意念...

  • 意念

    一个年轻人问长者:“所有的意念都是源于自己吗?”长者说:“不是的,有些意念源于圣灵,有些意念源于邪灵,并非所有的意...

  • 人生.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1、人活着就是为了修炼灵魂,精神灵魂主宰一切 2、人生.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3、意念是成功的起点,有好的意...

  • 【小白必看】设计师一定要知道的设计流程!

    UI设计是产品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说产品经理是开发团队的灵魂所在,那UI设计师则是实现这个灵魂意念的践行者,是...

  • 2021-08-13 脑电控制

    大家听说过意念控制吗? 看过电影英雄吧,里面李连杰和甄子丹通过意念层面先过招。这个意念控制其实是脑电控制,现在已经...

  • 建国70周年杰出书画艺术家伍延文的专访

    所有的意念都是有价值的,当夜幕降临,城市的意象,建筑的灵魂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意念便是要适应这种变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念是灵魂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wj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