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80后,生活在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但我觉得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女儿是00后,生活在物质资源相当充足的现代,但我觉得她的童年不是快乐的。
我生活在一个教师之家,兄弟姐妹很少,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和哥哥。那个时代,我们很自由,父母上班,比较忙。很少管我们。其实,即使父母不忙,他们也不会管我们。我们每天睁开眼,吃饱了饭,就会到处跑,到处玩。只有饿了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才想起爸爸妈妈。我们的活动范围很大,我和小伙伴通常每天都会把整个村庄跑一遍,有时还会去别的村庄玩,偶尔,也会跑到附近的镇上去玩。小伙伴们很多孩子,走啊、跳啊,笑着,说着,手里拿着树枝,鱼网、沙包等道具。碰见小河边,我们就挽起裤腿,衣袖下水摸虾摸鱼。抓到大的我们还会跟在大哥哥,大姐姐身后,等他们烤熟了给我们吃,不够的话,就从村边的地里,挖地瓜、土豆,掰玉米,薅黄豆荚烤着吃,糊气八骨的,吃的却很香,脸上,手上,衣服上,到处黑嘻嘻的,可我们很开心。等到树上有了苹果,有了梨,有了枣,有了核桃,我们这帮熊孩子会把整个村庄都搅乱的,村长里到处都是大人的笑骂声。我们爬上高高的树上,摘水果,谁家好就去谁家。三五成群,有的上树,边吃边摘,有的在地上捡掉落的果实。吃饱了就在树上睡觉,打秋千。还有割麦子的时候,麦子的秸秆堆的高高的,像一个一个的小山丘,我们一群孩子坐在山丘上打闹玩耍,从一个山丘上跳到另一个山丘上,麦芒浑身都是,也不觉得痒。
上学了,校园里也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每天吃过饭,早早的就来到学校里,男生就斗牛,打宝,一种元宝型的卡片,自己做,然后三五个孩子聚成一伙开始玩,看谁赢得多,还玩玻璃球。女孩就跳绳,踢毽子,玩沙包。有时男女混在一起玩,满头大汗,叫喊声,笑声充斥整个校园。上课铃声一响,大家就喘着粗气跑回教室上课,下课接着玩。动静结合,我们非常开心。
女儿呢就不一样了,七八年前的农村,孩子已经很少了,我们村就我和我们邻居家两家有孩子,而且差不多大,平常村子里静的很,根本看不见小孩,女儿每天都是和邻家一个女孩在一块玩,大人陪同在后面,寸步不离。怕孩子摔着,怕孩子打架,更多的是担心孩子的安全,怕遇见坏人。大多数的日子是和邻居孩子玩,偶尔,我会带她去城里的室内娱乐场所去玩。周末节假日全家就出去旅游,陪孩子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长长见识。可孩子的内心是孤单,觉得不快乐!
日子一天天过,总算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我们在城里买了房子,在附近小学上学,我和她爸爸轮流送她接她上学,路上车多人多,社会人流复杂,任何一个家长都不敢让孩子一个人上学,学校里更是规定,禁止孩子在校内玩耍,只有上课前20分钟左右,孩子才可以入校。其他时间,学校都是不开门的,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时间只有课下,放了学,就被家长接回家了,孩子们在学校里玩那是不可能的,放学一会,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校园广播就开始催促孩子赶紧离开校园。孩子们别想三五成群的在一块玩玩。我小时候的游戏一堆堆,讲给孩子,孩子都从来没听说过。在课间,男孩子就是跑啊,打打闹闹,女孩子大多在教室里安静呆着,聊天。老师也盯着孩子们,生怕学生摔倒,打仗,发生意外。女儿二年级了,跳绳,踢毽子刚刚及格,大多数孩子也只能踢几个到十几个。我们小时候那还不得一口气踢它一二百个,大运动真的和我们没法比。运动的快乐就更体会不到了。
在家里,女儿也没有兄弟姐妹,孤单一个人在家守着一堆玩具自己摆来摆去,有时嘴里还念念有词,不想玩玩具了,就去看电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哈哈笑,有时我也会带她去书店玩,看看书,买回来自己看,周末有空我就带她去公园,去超市陪伴式放养,小区里的适龄同伴也很少,即使有,由于不是太熟悉,也不好意思去人家玩。偶尔,会和家长相约去外面玩,可大多数都不是成功的。
女儿就是这样孤孤单单长大的我看着心疼,却也无法弥补,只盼望她长大了,能力强了,能走出门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也希望在她童年的时光里,教育能有所改善,孩子能有一个金子般快乐的童年。更家希望我们能不负她的青春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