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漫谈:利刃出鞘(Knives Out)
昨儿雨夜看了个电影“利刃出鞘Knives Out”,怎么说,感觉现在米国电影好像不行了,有点江郎才尽的味儿。
这是个侦探故事,犯罪故事畅销书作家哈兰于生日夜莫名割喉而死。
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
在查询家人过程中,发现这个表面看起来和睦友爱的大家庭中的成员其实各自“心怀鬼胎”,或多或少跟死者有些利益方面的矛盾。
前来查看现场的警探认为是自杀,但受匿名者重金邀请来的私家侦探布兰克有异议。
这个故事的奇怪之处就是没有把重点放在死者现场的线索上,死者割喉而死是毫无疑问的,依我看犯罪类美剧的小经验是:警探会特别重视和检验命案现场,会有技术人员分析割喉工具,用力及割喉方向,加上验尸报告,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自杀还是他杀。
随着私家侦探的侦查,哈兰的私人护工玛尔塔貌似过失杀人,她发现弄错了给哈兰的注射液,把盐酸吗啡当成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给哈兰注射了,而且解毒用的盐酸纳洛酮莫名不见了——这个是常备药,她正常放在药箱里备用。
哈兰知道她的失误后,想出了一个计划,以让她逃脱过失杀人罪,因为她妈妈是illegal immigrant,假若玛尔塔被捕,她家人的身份也会曝光,随之会被遣送回国。
看到这里我就开始奇怪了,假若是吗啡过量,那么验尸报告里肯定有,哈兰的计划再巧妙,即使他在中毒发作前把自己先杀了,也逃不过验尸报告啊,这说不通。
后来玛尔塔收到了匿名敲诈信,要用验尸报告跟她做交易。
然后法医检验中心被烧毁了。
就挺扑朔迷离的,好像一个幕后者独自拥有了一份能指认玛尔塔是凶手的证据。
难道老哈兰被火化掉了吗?如果尸体还在,即使埋葬了,那还是可以再检验的吧?但电影里没有细说。
Never mind。
Anyway,玛尔塔最终还是拿到了那份报告,交给了私家侦探,并打算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出真相。
她就开始讲。私家侦探拿着报告坐在一旁。
我就想:喂,你不看看报告先吗?你不看,这位私家侦探先生也得看看先吧?总得确定无疑了才开讲坛吧?真是迷惑。
然后她才要讲出真相时,私家侦探看了报告,奔出去阻止她,并气势如虹地把那一家人训斥了一顿。
这大概就是导演要的戏剧效果吧,drama精。
原来玛尔塔并没有失误,注射液被调包了。
当玛尔塔发现她的“失误”时,我就觉得奇怪,吗啡过量,5分钟后中毒者就会出现症状,10分钟就会嗝屁,但老哈兰看起来精神抖擞,思维活跃,一点中毒症状都没有。
阿加莎的《H庄园的午餐》就是一起盐酸吗啡杀人案。Murderer把盐酸吗啡片剂溶入到茶水里,中毒者很快就无声无息嗝屁了,murderer自己则快速用盐酸阿扑吗啡来进行催吐解毒盐酸吗啡。中毒后就是与时间赛跑,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搞这搞那。
这部影片给我的感受就是不严谨,太dramatic,不科学。
而私家侦探指责哈兰家人虚伪,自私啥啥的,说他们表面上挺有修养,对低于他们阶层的人“友好”,然而骨子里看不起他们,一听说哈兰把全部遗产都给了玛尔塔,就群体谩骂威胁玛尔塔,简直不要脸。
哎妈,一亿家产拱手给了一个外人,搁谁谁不急啊,搁私家侦探身上,他就能一笑了之?
怕钱太多给子女耽误子女发展而一分不给他们真是太可笑了。子女奋斗也需要起步资源的啊,谁他妈都能只手打天下?
哪怕给家人留点,给点护工,其余都捐赠给慈善机构,科研机构都可以理解,毕竟造福大多数人,都给了护工算啥啊,不是制造矛盾和仇恨嘛。
总而言之不喜欢这部片子。输出的什么价值观啊,简直是dogshit。
美队扮演者在里面还演了个反角,真是白瞎这颜值了。
但是刚开始他出场没认出他来,还以为他是《暮光之城》里的vampire家长卡莱尔。上网翻了翻卡莱尔扮演者,发现真人没有吸血鬼扮相好看。
顺便说一句,优酷的4k画质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