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酒

作者: 仙翁 | 来源:发表于2025-10-08 23:07 被阅读0次

鲁迅与酒的关系,是他生活中一个颇具意味的侧面,既关乎个人性情,也映照出时代氛围。以下是根据其日记、书信及亲友回忆整理的几个方面:

一、喜欢的酒类与饮酒习惯

1. 偏爱的酒

      鲁迅常饮的是绍兴老酒(黄酒),尤其是家乡的“绍酒”,偶饮白酒(如白干、汾酒等),但量较少。他认为绍酒性温和,适合慢饮,且与故乡风土紧密相连。

2. 饮酒习惯

  · 慢饮与节制:鲁迅饮酒多以小杯慢酌,很少狂饮。许广平在回忆中提到,他通常“喝一两杯而已”,注重品酒而非求醉。

  · 佐酒小食:喜欢以清淡小菜(如香榧、茴香豆、花生米)佐酒,这一习惯在《孔乙己》等作品中亦有体现。

二、醉酒经历与应酬生涯

1. 教育部时期的酒宴

      1912-1926年,鲁迅在北平教育部任职时,常参与官场应酬。日记中频繁记录“饮于广和居”“赴钱稻孙招饮”等,但他多数时候反感这种“无谓的饭局”,认为浪费生命。他曾写道:“近来几种官报,话骂得很,我有时也喝一杯酒,但又觉得无聊。”(1926年致李秉中信)

2. 是否喝醉过?

      鲁迅确有醉酒记录:

  · 1925年端午醉酒:据日记,当日他在北平家中与章廷谦等人共饮,“饮后大哭”,许广平前来照料。此事可能与他当时和许广平的情感纠葛、以及兄弟失和后的苦闷有关。

  · 晚年偶有失态:亲友回忆,鲁迅晚年因身体衰弱,饮酒后偶显醉态,但极少酩酊大醉。

---

三、写作时期的饮酒方式

1. 居家独酌与友人小聚

      1927年移居上海后,鲁迅逐渐减少社交饮酒,更多是:

  · 夜间独酌:写作至深夜时,常以一杯绍酒缓解疲劳,自称“以酒代烟”(他曾烟瘾极重)。

  · 与文人共饮:与郁达夫、萧红、萧军等青年作家小聚时,饮酒多为助兴谈心,而非应酬。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描述,他喝酒时“慢慢举杯,浅浅品味”,还会调侃年轻人酒量。

2. 健康与节制

      晚年因肺结核和胃病,医生严令禁酒,鲁迅曾写信抱怨:“连喝一杯啤酒都被禁止,实在苦痛。”(1936年致曹白信)但他偶尔仍会破戒,如1936年逝世前数月,仍偷偷小酌。

---

四、对酒的评论与文学中的酒

1. 文学中的酒意象

  · 《在酒楼上》以酒楼为舞台,借酒烘托知识分子的彷徨;

  · 《孔乙己》中,酒馆是世态炎凉的缩影,酒成为底层悲剧的见证;

  · 《自嘲》中“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以酒喻示险境中的倔强。

2. 对酒的社会批判

      鲁迅敏锐指出酒在传统文化中的矛盾性:既是文人雅趣,也是麻痹民众的工具。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分析阮籍、嵇康饮酒,实为“避世”的无奈;而在杂文中,则讽刺国人“将醉醺醺的快乐误认作生活本质”。

---

结语

鲁迅与酒的关系,恰似他性格的缩影:既享受世俗的温情,又清醒地警惕沉溺。酒是他抵抗孤独的伴侣,也是观察世相的棱镜。正如他在《准风月谈·难得糊涂》中所言:“人生在世,倘若无酒,恐怕要更寂寞些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与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ge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