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蜕变,寻求那个美好的自己。所以,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自己。
就在昨天为了家人熬夜的习惯烦恼的不得了的时候,我今天微课堂要讲的一节课,恰好与其有关。书中说:期望是愤恨的前身。反思自己,不就是因为对他有期望吗?希望他多关注自己,希望他少熬夜,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然后在睡眠的时候尽量不要影响到我。于是,压力就产生了。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希望对方让我快乐,而让对方产生了压力,另一方面,自己也承受着压力,因为我也得承受着对方要求我所做的一切。所以,我如果想象一下,就会觉得后怕,比如他如果满足我所有的要求,然后自己每做一件事,都得对我察言观色半天,或许长期以往,他真的也会濒临精神的崩溃了。
所以说,两个人如果对彼此做过度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互动中,施加太大的压力。一不小心的时候,就真的会形成嘎嘣脆的效果,两人最终也就因为这样,折了。
我昨天更的那篇文章是在自我催眠,可是晚上回去之后,还是在看到他熬夜的时候发了火。孟(书的作者)说现阶段的我们已经是月晕现象退却的时候,如今的我们是幻灭阶段:他不再觉得我进屋的时候仙乐飘飘,我也不再觉得他的笑像烟花一样漂亮。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希望伴侣做些什么或者改变什么,却不会意识到那些都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甚至当问到我们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惊讶的发现,很多都是情绪上的东西。我们希望他守时,希望他爱抚自己,希望记得自己的生日等等,都是希望让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而现实中很多时候,当不作任何要求和期望的时候,反而这些全部能够实现,却反而在自己耿耿于怀的时候,很多事情却不能实现。
书中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自我察觉。我愿不愿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呢?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自己快乐的源泉?那么自己的直觉就会告诉自己如何放手了。而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放手呢?在你感觉爱在你们之间流动的时候,在你感觉自己放松的时候,如果愿意放手,那么自己会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自己内心,与其他无关。如果执着于不肯放手,那么对伴侣的各种期望最终就会转化为愤恨,进而让两个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所以,书是能疗愈我们的灵魂的。书中说的很有道理,很多大师大咖和有权威的书都说过,大爱无疆,比如耶稣说,天堂在人们心中。佛祖说:世上万物都在我们心中。自己,是一切的本源。
所有的亲密关系,一开始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万种的可能性。就看自己怎么去想的,自己的想象力很多时候指引着它的走向。
爱,在我们之间流动,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