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时候,教学楼东侧有一座微微耸起的小山丘,即为东丘,那儿曾是我们开放的教室。往往下午一下课,同学们三五成群拿着书本和复习材料,穿过东侧的石拱桥,通过教师宿舍前的石板路,然后左拐上坡来到千年榕树下,沿着榕树背后的陡峭小径攀爬上山。
2022.11.21
山丘高约200米,上面是一层层环绕如带的的梯田。因为没有水源,这些梯田大多种上地瓜。在地瓜还没收成的时候,来的人少,我们就在田边地角的草坪上或石头上坐着,俯视校园和村庄,大声地朗读着一些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材料。但最有趣的还是吟诗对句。大家带着图书馆里借的诗集,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陶渊明集》等诗集中寻章摘句,即景赋诗,妙趣无穷。看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有人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到村庄炊烟袅袅,有人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看到小溪穿过村庄,迤逦而至,有人吟“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末起”;看到庄稼郁郁葱葱,有人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看到牛羊晚归,有人吟“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看到地瓜生长茂密,有人吟“蔓延垄亩绿峥嵘,根入泥中系众生”……这是小丘上,田垄间的诗词大会,于是有人高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在秋冬时节,地瓜收成后,来东丘的人可就多了。三个年级的同学,围在一座小丘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的读书,有的唱曲,有的游戏,整个小丘是一座欢乐的场馆。因为有些同学跑跑跳跳,尘土飞扬,随风四处飘散,让一些想静心读书的同学入不了境。于是,一些有见识的同学把小丘分为三个区:按照梯田的层级,最底下十层,为游戏场所;中间十层,为唱歌吹曲场所;最上面的地方,为读书的场所。并树立木牌做标记,征得校领导的同意,在学生大会上公布,让大家自觉遵守,对照入层。于是,同学们各得其所,秩序井然。
我和舍友往往勇攀高峰。当登到丘顶,独立寒秋,手扶苍松,顿时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自豪感。面东而立,清溪款款而来,荡涤我胸;左有古榕,右临深涧,沧桑感、崇高感油然而生;当向后转身,遥岑远目,苍山如海。这些清幽肃穆的景象融入心中,一颗颗跃动的心平静下来了。
在最上面的读书层中,也有十几阶的田丘,只见同学们有的坐在田边的石头上,有的坐在田埂上,有的坐在枯黄的茅草上,有的坐在灰黑的干枯地瓜藤上……参差错落,随处就坐,或闭眼默念,或低声诵读,无不专注投入。忽然,一同学读到动情处,高声诵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众人不禁随声应和。不一会儿,夕阳映照下的小山丘,书声琅琅,一个个单词,一串串成语一段段文句化成一节节优美音符,汇成一支支动听的乐曲随着晚风飘散四方。也许受到我们的感染,古榕上的鸟儿静下来了,小丘对面民居前的小孩不闹腾了,就连小狗也蹲坐在他边上静默着,眼神似乎陶醉而迷离……
当暮色降临,我们还沉浸其中,忽然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才急匆匆地赶往食堂,只见蒸床上散落着几个铝质饭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