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日江上行,三月初三天气新。行人心思多愁重,知是烟雨至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与春分显得格外形象悠美。春分一过,万物复苏,百花竞放,只待清明。
江南一带,春分一过,便可以上坟祭祖了。春节过后,至清明虽只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却是各种生物活动频繁的时候。若是等到清明当天才去祖先坟莹祭拜,未免已经太迟。
凡是乡间出生的江南人士。必是在清明前夕,但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时日,早早的去到祖先坟前,看一看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开来,因而唐突惊扰了先人。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新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摆一束鲜花,放几颗糕点……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深深怀念。
待到清明当日,便可从容而至,一则扫墓,一则踏青。清明前后正是烟雨江南景致极佳之时。“漫漫长路远,悠悠故里情”,每每晨醒即起,抵暮方归。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烟雨迷蒙。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雨的景致悠远,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的绵绵情思。
沐行于飘洒的细雨之中,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情思哀愁。这雨或是风轻雨漫,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日暮,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古道青砖,草庐村舍……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重,影影匆匆的扫墓之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形单影孤,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鸣,雨洗清秋,风吹哀愁,来来去去,走走停停。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炊烟了然于心。飘飘洒洒,袅袅婷婷……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画卷,好一幅凄迷彷徨的清明上坟图。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落寞悲心起。百坟连现,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凄凄。心寒十数里,何处话迷离?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归时正清明,此地是何期?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洒下几多哀愁。杯土带愁,杂草含烟。伤情起,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思!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时。"“江南烟雨断魂处,皆是世间伤心人”。此情此景,悲伤里亦带诗意,落寞中藏有深情。
时光悠转,情深意长。葬深心于何处,寄哀愁在道旁。过往在目,无限暇思。
“伤情无所寄,有泪莫轻弹”。在这江南三月,姑苏城边,莫让烟花迷了眼眸,让心思醉的痴迷。深邃的情致自有人相知。带一壶桃花醉,携二斤杏花村。没入这来来往往的行人之中。上坟也好,踏青也罢,如此好山好水好时节,切莫辜负了这大好时光。
且撇开凡尘俗世的不堪过往,在如是温柔的岁月里,悠然上路。带一腔柔情蜜意,携三分淡定从容。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于江南烟雨里邂逅,且先痛饮了这一杯,大醉了这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