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三国》
古事曾长远,
山河日益高。
千古纵风流,
一气称豪杰。
沸煮黔颅血,
浮生卷怒涛。
沉沙销折戟,
流水自滔滔。
我们生活的这一片江山故土,存在过许多往事,这些往事给我们的山河增加了厚重颜色,这些枯骨尘土给我们的山河增加了些许高度。
在那个三国的时代,一时诞生了许多风流人物,呼应叱咤,一时互称豪杰。
可是他们快意了,那时的老百姓却遭殃了,他们的生命挣扎在水深火热中,血肉煎熬在一锅沸血里,短暂的一生,被卷进了一场波涛作乱。
世间若没有刘备曹操孙权,没有诸葛亮关羽司马懿,没有那些英雄豪杰,老百姓反而会生活得平淡幸福一些吧。
可是那么多英雄豪杰激荡身死的背后,结局如何呢,天下归了一个白痴皇帝。一切动乱,又重头来过。多少人的血汗与眼泪,融进了滔滔流水,销蚀了多少断枪折戟。
这便是历史,这便是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不想让它发生,它还是会发生。
新律
诗词歌赋,俱可统称之为诗歌。自我看来,中国诗歌最大的区划只有两种: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任何一个民族或语言的诗歌,诗歌的魅力,具有语言的独特性,民族价值的独特性。
自五四以来,国人已接受了这个世界乃是个英语世界。无论思维价值还是语言,国人都开始走向西方化。
自五四以后成长起来的人,接受的是世界大同化的价值,与传统释道儒价值和审美有明显区别。
今人的诗歌创作,无论格式、韵律怎样效仿,无论如何都已学不回古典诗歌的韵味,找不回对汉语言的绝对自信的感觉。有之,不过是偶尔沉浸在对前人诗歌的鉴赏里。
所谓灵魂已死,唯有躯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拘于格律诗的所谓“诗人”,我只佩服其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而已。
那么现代诗歌如何呢?现代诗歌,最广泛的就是流行歌曲嘛,而流行歌曲的盛起,是自港台开始的。
诗人都受其时代的影响,这里不细作分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有顾城、海子之流称名诗人,因其天才,感触到时代之哀,彷而徨之,疯的疯了,自杀的自杀了,这大概不是天才的错,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我们都知道,他们经历过一场不逊于焚书坑儒的文化断层革命。面对新的局面,这帮子人一时找不到文化归宿感了。
反过来,港台文人,生活于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有一种文化寻根与开创的使命在身,所以,那里就是流行歌曲和诗人的摇篮。如黄霑,如罗大佑,如余光中等等。
不过,流行歌曲,有词就有曲,港台流行歌曲,往往借用的是日本的曲子。本身的创作却失之于过份绮丽小调,少了一份大陆这边的厚重大气。音乐创作不像文字,音乐也是发之于心,却没有那么多的文字狱顾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玩书画的人多,因为不需要用文字直白去表达什么。
五四以来,诞生了许多国学家,其实他们很可怜,故纸堆太深,研究不尽,但开创的少,面对新的局面,国学如何化开成时学,这还需要时代走完一个过程,非一人之力可以做到。
新律,是对格律诗有所取舍的。
我们知道李白写过很多拟乐府诗,写过很多“不符格律”的诗,真正的诗人需要这种精神,敢于开创的精神,不然,你只能戴上镣铐舞蹈,只是在玩文字游戏。
当然我不是个诗人,只是少年时有过一段爱好。只是说,如果谁有兴趣想成为一个诗人,尽管敢于开创,尽管敢于不拘一格。不过,你得有质有量,言之有物,有精神有灵魂在里面,而且作品得在百首以上,你才算是开创了一种新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