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前过于兴奋
有时候,孩子在规定的睡觉时间前还在看动画片、玩游戏,就会导致情绪比较兴奋,脑海里全是紧张刺激的情节,一时难以平复。
如果这时想进入睡眠状态,需要一段时间平静下来。
2.白天睡太多
有些孩子白天会午睡一段时间,如果午睡太迟,醒来得又太晚,离夜晚睡觉时间不足4个小时,就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
有时候孩子在白天小睡的时间太长,也会消除晚上的疲劳感,从而不愿意去睡觉。
3.情绪原因
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导致不想睡觉,比如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很是低落,晚上也不愿意睡觉,一直闹发脾气。
家长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只能由着他,结果孩子闹到夜里十一点,才因为困了而睡觉,第二天也醒的很晚,导致第二天也是晚睡,孩子就这么形成了一直晚睡的习惯。
4.想要父母陪伴
有些父母为了养家,白天都要工作,晚上也回来的很晚,孩子为了父母多陪他一会儿,只能晚上不睡觉。
如何让孩子不做夜猫子?
孩子晚睡的坏习惯也不能纵容他养成,我给家长们一点小建议,一定会有所帮助。
1.坚持到点就睡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累了自然就会睡觉了,所以晚点睡也无妨。
但事实上,因为很晚了才感到劳累而睡觉的孩子,睡眠质量不好,很容易就被惊醒。
同时晚睡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利。
所以家长们可一定要坚持到点就睡,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九点之前就该入睡了,上学后的孩子,最好也能在十点前入睡,越早越好。
2.制造入睡氛围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自己本身就是个夜猫子,越到晚上越来劲,在家里想干啥干啥,看电视、打游戏,影响孩子睡不着觉。
而对于孩子来说,一个良好的入睡氛围很重要,周边的声音要小,光线要暗,最好还有一个大人哄睡,这样才能提醒孩子“该睡觉了啦”!
3.建立入睡仪式
在睡前一小时内,家长就要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要玩那些会让大脑兴奋起来的游戏。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入睡仪式,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让孩子逐渐放松,然后安稳入睡。
比如提前给孩子洗个热水澡,然后把他送上床,给他讲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对他说声晚安,关上灯,孩子就知道要睡觉了。
长期坚持,孩子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在仪式中睡去。
4.白天减少午睡
如果孩子的精力太过旺盛,家长可以减少白天午睡的时间,只用谁1-2个小时即可;并带着孩子多做做运动,消耗过剩的体力,孩子晚上就不会睡不着了。
早睡早起身体好,为了孩子健康,可别让他当夜猫子啦,巧妙引导,让他做个按时睡觉的乖宝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