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周六。
地铁5号线,从望京站上来一对母女。
女士身穿黑色长裙,知性典雅,戴着一副眼镜;小女孩儿三四岁左右,穿着一条深蓝色的碎花裙,露出的胳膊、双腿被阳光晒得黝黑,头发上盘着一束红色的儿童发带。
母女坐在了我对面。小女孩儿对妈妈说想要吃东西,妈妈附在女儿耳边说了几句话,女孩儿便不再要求。
我拿出文件夹,翻看入职以来拨打的400通左右的电话,被拒将近400次。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吹着地铁的冷风,深入地思考来北京真正的意义。我很失落,很清醒,也麻木。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这样说道:“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跃迁的技术,但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小女孩儿很乖巧,不停地和妈妈进行言语的交流。妈妈把她搂在怀里,在她削微凌乱的发际线处左亲亲右亲亲。地铁的路线指示灯一闪一闪,合上资料夹,看着闪烁的小绿点儿,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空调吹得凉,呼啸着风很大,我感觉双腿有些冷。女士拿出女儿的外套盖在她身上。没一会儿,小女孩儿钻进妈妈的怀里,稚嫩的儿歌顺着通道呼啸的风声传入我的耳朵,一双温暖的手掌有节奏地拍打着她的后背。
正在我拿着一只红色水性笔,在本子上写下这段文字时,不经意间一个抬头,见这位妈妈正在看着我。
在她的眼里,我是一个少见的在地铁里用手支撑着本子快速写字的姑娘,她不知道,我写下的,是我眼中关于在她身上散发出的人间最伟大的爱——母亲的爱。
生活是千篇一律的一日三餐,却总会看见人间形形色色的细节。
如果说擦肩是人间常态,那么陌生相遇才是这生活真实的意外。
2020年7月25日
写于北京 5号线地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