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亭有怀
陆游
渔村把酒对丹枫,水驿凭轩送去鸿。
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
故人草诏九天上,老子题诗三峡中。
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卿同。
赏析:陆游的《入蜀记》记载:“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得报,差通判夔州,方久病,未堪远役,谋以夏初离乡里”。朝廷此令,对陆游打击很大,但诗人必须服从,只得克服沦落天涯之叹的悲感,跋山涉水到夔州赴任。
45岁前的陆游主要被派往福州,临安等地为官,在此期间因支持张浚北伐,反对主和派,在张浚北伐失败后受到牵连。先从临安贬到镇江,主和派仍不解恨,以交接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报复到陆游丢职,罢官回乡赋闲了三年。乾道五年,经过罢官弹劾,以过不惑之年的陆游在三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夔州,现今的重庆奉节县,有诗城之称。通判,相当于如今的副市长。陆游任夔州通判一年半,而后征调至南郑和成都。
陆游的夔州诗,共120首。是脱离江西诗派转向豪放诗风的过渡。赴任途中55首,赴任前5首,在任上有60首,东归过夔州,晚年怀念夔州有13首。此首《水亭有怀》是陆游自乾道六年五月至十月,由山阴动身赴任途中,行五个多月的路程,将到夔州,在三峡水驿所作。全诗哀苦怨恨,对丹枫送去鸿是为哀。路行半年不到是为苦,草诏、题诗是为怨,书生处处与卿同是为恨。
渔村把酒,水驿凭轩,起笔以丹枫入意,寄托哀情。鸿雁意象,抒发羁旅漂泊,思乡之感。鸿雁北去,而诗人却与雁行相反,不能去北方抗金,却南行到巴蜀夔州,“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正是有怀之因。
山阴至夔州历时五个月,道路半年行不到,如此艰难而漫长的行程,心中自有不满和苦闷。路途遥远,道路崎岖,是身体上的辛苦。远官夔州,不能沙场退敌,无法实现理想和报负,是他心境上的痛苦。一路目之所及,江山壮丽,他看不够啊!流露出了志在抗金,收复中原的情丝。
故人草诏九天上,故人是指同朝为官的主和派而言,草诏,指拟定诏书,九天指朝廷。老子题诗三峡中,老子,巴渝方言,义同老夫,此诗人自称。陆游将方言与诗家语嫁接,读后有浓郁的巴渝气息。陆游将方言和口语入诗,是他夔州诗的特点。
“笑谓毛锥可无恨,书生处处与卿同”
此联与上联皆是对面落笔,使情感更为强烈。草诏题诗一联是怨之强烈,此联是恨之强烈。毛锥,借指才勇之士。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襄中,其未立见。
书生,陆游自称,此联笑谓无恨,处处与同,是为反笔,无恨实为有恨。
陆游一生有"平日铁石心,忘家思报国"的雄心。其夔州诗,充满苦恨,既有远游苦累,生活艰辛,更有思乡悲老的愁苦,报国无门的苦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是陆游苦和恨的最终根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