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财经·投资·理财
你是用“交换思维”赚钱,还是用“连接思维”赚钱?

你是用“交换思维”赚钱,还是用“连接思维”赚钱?

作者: 左金右武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18:14 被阅读388次

【1】

前几天持续高温的时候,朋友圈被一条搞笑视频刷屏了:

炎炎烈日之下,一位小哥站在写字楼前,面对手机镜头,口中念念有词:“是什么让我们在39度的高温之下,依旧可以坚守岗位,坚持工作?是爱情吗?是责任吗?……”

就在这一刻,小哥突然话锋一转,歇斯底里地吼道:“No,no,no!是你妈X的穷!是穷!穷!”

无独有偶,上周五,另一位小哥来公司送外卖的时候,也许是触景生情,临走时也发表了一通类似的感慨:“还是你们好,不用像我们一样大热天在外面跑,而且赚得也比我们多……”

出于礼貌,我简单回复了一句:“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辛苦,你们耗体力,我们耗脑力,大家都不容易。”

显然,两位小哥内心的郁闷,很大程度上都与“赚钱”这件事有关。

【2】

老实说,这年头,没有人是不喜欢赚钱的。

即便是壕如马爸爸、国民公公那样的首富,虽然嘴上说不喜欢赚钱,可行动却早已说明了一切——若不是当初打了鸡血一般地拼命赚钱,今日又怎能建立起各自的商业帝国呢?

所以,司马迁老爷爷早在2000多年前就深谙了这个道理,并且在《史记》中提笔写下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的千古名句。

这段话——透彻,深刻,现实,让人无从辩驳!

况且,赚钱也并非什么坏事,只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何必瞻前顾后,顾忌重重,甚至于闭口不谈呢?完全没必要嘛。

能赚钱是一件好事,能合法地赚很多很多钱,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有莫大的好处。

可惜的是,虽然赚钱之心人人相同,但在具体方式上却有高下之分,由此也引发了文章开头提及的有关穷与富的问题。

【3】

大部分人的赚钱思维,至今还停留在1.0版本。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出让某些资源来使自己赚钱。

这些资源,可以是体力,也可以是知识或技术,甚至还可以是时间。与之相对应的群体,分别是搬运工、快递员一类的体力劳动者,白领、工程师一类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国企领导秘书、大佬马仔一类的陪同劳动者。

这种思维,从本质上说,其实也是一种交换思维,只不过在交换的天平上,一端是货币,另一端是体力、知识、技术、时间等资源。

用这种思维来赚钱,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获利快、可复制、相对公平。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劣势也是十分突出的:

一个是容易遇到瓶颈——实现小康问题不大,财务自由几无可能;另一个是容易受到制约——受到上级、同僚打压,或是市场行情影响等。

【4】

只有极少数人的赚钱思维是2.0版本。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往往是通过连接资源来使自己赚钱。

这类人中最常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经纪人——他们通过整合手头资源,并将其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最后从中赚取一笔不菲的佣金。

这一点,在金融界、足球界、娱乐圈体现得尤为明显。

就以足坛金牌经纪人门德斯为例,凭着长袖善舞,他旗下的球员总身价据说已达到5亿欧元之巨,其中不乏C罗、J罗、迪马利亚、法尔考、佩佩这样的超级巨星。

最让人咋舌的是,这货每运作一次球星转会,就能从中抽成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欧元,吸金能力简直是比印钞机还要强,以至于不少俱乐部都在背地里痛骂他是吸血鬼。

像门德斯这类人,就是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有人称这种思维是“连接思维”,也有人称之为“投行思维”或“掮客思维”。但不管叫什么,其核心就是连接资源,而与之相对应的个人素质要求,则是专业+耐心。

【5】

在老一辈人看来,赚钱没有不辛苦的,正所谓“赚辛苦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里,我想借用《战狼2》里面的一句台词来回复:那他X都是以前(请原谅我爆粗了)。

要知道,互联网时代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方便、很迅速地连接到各类资源,不管它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所以,是时候改一改固有的陈旧观念了,一味地赚辛苦钱,真的很low的,好吗?

当下的我们,应该坚信的是“赚钱不辛苦,辛苦不赚钱”,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高低,难道不是么?

武侠不是精神鸦片,说武论金听我解读。欢迎关注“Jack的修炼日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用“交换思维”赚钱,还是用“连接思维”赚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ap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