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处于不确定环境下,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影响力》
社会认同原理,浅层理解为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行为表现上的“人云亦云”。或许你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个比较理智的人,通常不会受他人影响。而事实上,社会认同原理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通常是条件反射式的、是无意识的。
回想一下这些生活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小区楼下有三家包子铺,其中一家人气很旺,天天排队,另外两家生意萧条、门可罗雀,有一天,你想吃包子,你下意识地排在了长队的末尾;站在路口低头等待过马路,突然你感觉到身边一拨人都在向前走,可是当你跟随人群走到马路中央却发现原来行人指示灯还亮着红光,应证了那句有趣的台词“凑够一波人就可以走了”;你需要购买一件完全不了解的商品,当你打开淘宝浏览时,各种产品卖点和参数让你看得满头雾水,于是按照销量排序,接着点开评价,最终选择了销量大、好评率高的那一个。
这些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点滴小事,是什么驱动我们做出了抉择呢?答案是:社会认同原理。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认为,做的人越多,越正确。
那么,社会认同原理在哪些条件下最适用呢?
首先,是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得情况下,最有可能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这幅漫画大家都不会陌生。之前有类似这样的新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一时间,人性冷漠、社会道德沦丧等评论满天飞,而事实上,旁观人群未能伸出援手,并非是冷酷无情,而是因为不确定性,对于面前的情景有太多不了解的信息,于是每个人都在观察其他围观者的反映,通过其他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的行动,然而,也正因为每个人都在不动声色的观察、都没有行动,在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下,事情的解决受到了拖延和阻碍。因此,根据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明确向其中一人求助,并清楚说明原因和需要的帮助,能够极大消除不确定性,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另一个条件,是相似性,通俗来说就是“有样学样”。“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
我家两岁的儿子是个先天谨慎的孩子,对于陌生的东西非常警觉不愿轻易尝试。有一次,家里买了新鲜的荔枝,无论我们怎样描述它的美味可口,对于这个陌生的东西他始终坚定拒绝,这时,家里来了两位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当小朋友们吃下荔枝并且表现出喜爱的神色时,我儿子竟然主动拿起一颗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放进嘴里。由此可见,人会本能地模仿跟自己相似的人,并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该怎么做。
正因为认识到了社会认同原理,人们常常借此为自己创造利益。比如在商业领域,据销售兼励志顾问罗伯特说: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2009年,香飘飘的“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广告语,次年,修改为“卖出了七亿多杯,可绕地球两圈”,就是通过销量大、增长高来体现产品的社会认同度,刺激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购买行为;过去我们常常在下午时段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似是健康讲座实为保健品推荐的广告,大爷大妈“现身说法”,眉飞色舞地讲述过去疾病缠身的苦境和服药后身强体健的新生活,让电视机前正忍受同样疾病苦痛的老年朋友们羡慕不已、心动不已、心动不如行动。这便是在“相似性”的条件下运用了社会认同原理来打动消费者的购买之心。
看到这里,你发现了吗?社会认同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神奇的武器,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深受其影响,并且难以拒绝。既然社会认同原理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那么说回对打造个人品牌而言,是否有借鉴意义?当然有。我们能被社会认同原理影响,同样,合理的运用,也能让自己的个人品牌更具影响力。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带来解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