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故事》
先引一段书中原文
每隔十年左右,技术创新便能孵化出一批故事手法低劣的影片,其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奇观场景。电影发明本身作为对现实令人惊叹的模拟,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兴奋,随之而来的便是多年的乏味可陈。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影片发展成为一种辉煌的艺术形式,结果却被有声影片--一种对现实更加真实的模拟所毁。三十年代早期的电影,正是由于观众为聆听演员说话而对平淡无奇故事的甘愿忍受,而倒退了一大步。后来有声影片终于在力与美的层面上大有进阶,结果彩色片、立体片、宽银幕以及现在电脑生成影像的发明又将其大步击退。
这是作者对电影发展的一种吐槽。其实这只是事物发展规律的电影领域的体现。
就算是作者已经引以为傲的无声电影发明之初,也会受到戏剧的吐槽,吐槽其拙劣的技巧。但,有什么关系呢,从来没有人见过从一个小机器里能投射出这么逼真的人像,而且人会动。人们被新科技惊艳后产生的吸引力,已经远远大于对艺术作品的关注。不要说什么力与美的层面,即使只有简单的东西在上边动一下,就已经让人震撼不已,大把的人蜂拥去买门票了。有声电影出来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关注的不是艺术,关注的更多是声音居然可以录下来这种新科技。
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来看,如果一件新科技,本身就能够吸引海量的眼球,你还会继续花半年时间,再花几千万在艺术水准上提升呢,还是说,抓住这一蓝海时间,尽快上映,先把钱给赚了?不要忘了,你不上映,你不能拦着竞争对手不上映。新科技的出现,争的就是新奇的蓝海!半年后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也足够让人对新鲜东西产生审美疲劳了。到时候,前期投入的新技术成本,还有什么意义?
再看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在全国没几个电台的时候,只要电视台有节目,不管节目多烂,都能造成万人空巷,收视率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方。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台节目一多,人们的选择多了以后,电视台节目组都在千方百计想办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现在一个节目别说烂,只要稍微不对观众胃口,收视率立马暴跌,最终取消。
一个新事物诞生,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求存。而让相关的人能赚到钱,就是一个最为成功的生存标准。而钱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不仅可以买到生活用品。它还可以用来雇佣人,让被雇佣的人,再帮自己去赚钱。
当一个新事物的诞生证明能赚到钱以后,赚到的钱,第一步,普遍不是用于去打造情怀。而是想办法,把它复制,放大,去赚更多的钱。直到把这个领域的蓝海,打成红海,利润空间变得很低以后,人们才会去考虑过去已经被验证的赚钱模式(所谓的力与美的层次)。外在的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各种配套的东西才成熟起来。
最终:
1、存在即合理。
2、事物第一优先级是求存。
今日经典
无
今日健身
健身车20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