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由奶奶的葬礼想到的(二)||死者为大,隆重的葬礼

由奶奶的葬礼想到的(二)||死者为大,隆重的葬礼

作者: 张安默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1-18 22:36 被阅读0次

(11月3日,这篇写奶奶的稿子一直耽搁着,才写了不到一半,这时又接到母亲电话,说爷爷也去世了。再一次回老家参加葬礼。但相比于对死亡的体会,葬礼的诸事繁杂,丧事的诸多礼仪,既让我们忙前忙后,不得停歇,又充满好奇,不得其解。或许当又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后,当一切安定下来我才能慢慢反应出那几天发生的事,现在暂且先简单记录一下吧!)

奶奶的葬礼很隆重,出乎我意料的隆重。

当面对一个人的死亡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我们既要面对人的永远离去,还更要面对死亡这个抽象的事实,举行葬礼的繁长中,是人类对死亡死神表达的敬畏。


01

灵堂


奶奶的葬礼是按照我们当地农村传统的一套方法方式进行的,有着不少的流程和步骤,从去世那天,到入土安葬,前后大概经历了5天。

我是奶奶去世当天下午赶回老家的,回到家时,奶奶的遗体已被装入了用于冷藏的水晶棺,摆在正堂。棺的前面放着一个小桌,桌上点着两根粗粗的蜡烛,蜡烛中间摆着一碗圆饼形状的饭,饭上斜插着一双筷子,这是给奶奶的饭,按照规矩,我们每次吃饭前,都要记得给奶奶碗里加点我们做的饭汤。

堂屋前,架设了算是奶奶的灵堂。由蓝色的布搭设的简易顶棚下,中间摆着一张比较大些的桌子,桌子上立着奶奶的遗像,遗像前是盛着各种各样食物的碗,有肉,有菜,有馒头,给奶奶的食物很丰盛。

棚子的两边铺着两道铺垫,这是儿孙们跪拜的地方,再往外些的中间也放了一道铺垫,是用来给外来客人跪拜的。

02

哭拜

在葬礼的前两天,来自各个地方的亲戚们依次过来哭拜,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我们几个孙辈披着丧服一直在外面跪着,父辈们母亲们都跪在放棺木的里屋,每来一次客人,都要烧一回纸,这时有人会吆喝声:“客到点纸”,然后“谢客”……母亲们开始哭,我们也跟着跪着哭。

哭丧是葬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贯穿葬礼前后始终。每次当有客人来哭拜,都要烧一次纸,所有人都要跟着哭。每次家里吃饭前,也都要烧次纸,哭一次。夜里时,父辈母亲们守夜,也要隔段时间烧次纸,哭一次。

此外,封棺,烧衣物,送葬,下葬……别人看着不看着,都要哭。

家里人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丧事,许多规矩流程都是边向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打听边进行操办。有时“捉襟见肘”,事到临头才想起,那时急得不得了,但总算人多腿快,又有着诸多亲友帮助,整个丧礼还算顺顺利利进行了下来。

爷爷奶奶总共有5个子女,每家里又有三个或四个孩子,属于孙辈,孙辈中年纪大的也有已娶妻生子,或嫁为人妇,一个大家中,四世同堂,算下来有三十多口人,因为奶奶的葬礼,难得的基本上都到齐了。

03

净面

在奶奶的灵堂停了三天三夜后,该准备净面入棺了。那一天,拉来了崭新的棺木,将奶奶的遗体由水晶冷冻棺中转移到木棺,那是即将入土的木棺。

木棺做的很是精致,异常沉重。提前邀请好了村里的壮实人过来帮忙。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棺木的底部,要撒上从灶火上筛好的灰,铺上黄纸,再铺上专门适合棺木大小的一层被子。然后,由奶奶长子,扶着奶奶的头,开始转移遗体。不大的堂屋里,围着棺木,挤满了人,家里人,同村帮忙的人,亲戚朋友吊唁的人……

净面同样由身为长子的大伯进行,同时大伯母剪断事先缚在奶奶遗体双脚的麻绳(不知道是什么用意),大伯用棉絮稍微粘了点水,在奶奶脸上简单的擦了擦,然后拿出两只小圆镜,从头到脚照了一遍,同时大家嘴里念念有词,告诉奶奶,给你擦擦脸,照照镜子,然后,大伯把两只镜子迅速在棺木后摔得粉碎。

给奶奶盖上被子,然后开始往棺木里放陪葬的一些用品。手电筒,收音机,梳子……还有手机。提前特地为奶奶买了部手机,办了卡,还存上了几个人的手机号。这时我脑中闪过,那些古代的王公贵族陪葬的都是金银财宝,而今天我们陪葬的是收音机手机,若干年后,它们会怎么样呢?

当陪葬的物事放好后,盖上棺盖,只留一个稍微能看到里面的缝隙,所有人绕着棺木走了一圈,看到了奶奶最后一眼。奶奶的脸上很安详,似乎还略带着些笑意,奶奶是很满足的走的吧!一圈人看完,开始合棺。此前不允许任何人哭,这时所有人哭成一片。我们跪在下面,只听见头顶上,夹杂在哭声中的,是合棺时敲锚钉的叮叮当当声。

04

接客

奶奶正式下葬那天,恐怕是要用“热闹”两字来形容了。老家里习俗,下葬这天,要“接客”,要“吃桌”,要“吹响”。

“吹响”相当于农村的民间乐队,主要乐器是唢呐、笙和钹。“吹响”的人一清早早早就来了,他们就像背景乐一般将参与这天葬礼的每个环节。

“接客”是最让我意外的一个仪式,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更是到如今也没琢磨透的一个仪式。

“接客”主要接的是前来参加葬礼的一些亲戚,以一种隆重远迎的方式把他们迎接进家中。亲戚们应该事先略有商议,他们来了会先在村口大路上等着,之后会有人通知主事的,然后安排我们这边迎接。

对于一般的亲戚,我们这边安排了包括我在内的六个孙辈的人(奶奶的四个儿子中,每家都要至少出一人)。“接客”时,前面是由三个吹响的领队,然后是两人抬着一个用木棍绑起来的小方桌,最后面是我们六人身穿孝服,头戴麻冠,手执哀杖(暂且这么叫吧)排成两队,主事的走在旁边,手上拎着一张凉席。

“奏乐……”,一声吆喝,唢呐、笙响起,钹配合着拍击,一行人组成的队伍便向路口走去,村里的路边,树旁,院门前,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接客的路口离家里并不远,拐两次弯,一两百米的样子。客人们也身穿孝服,在路口已经等着,我们走到跟前,乐声终止。抬桌子的两人将桌子放下,客人把提前准备好的篮子——里面装着炸好的鱼或者几条烟,还有准备好的几张一百的现金——放在桌子上,这时主事人手里竖起草席,开始诵到:“孝子来谢:诸位至亲,感谢你们,饱受一路风尘,前来张楼参加张老太君破土安葬之日,现有张老太君孝子孝孙头戴麻冠,手执哀杖,磕头谢恩……”,扬手一洒,草席顺势铺在地上,同时奏乐响起,我们先是鞠躬一拜,然后开始跪拜,客人这时会连忙过来把我们拉起,我们站起身,乐队转向前继续在前面领队,开始往回走,这算把客人接到了。

但这远远还没结束,在回去这一短暂的路上,会有好几次“阻闹”。通常是刚走了两步,乐队会停下来,转过身,向着着后面吹,这时,客人要从衣兜里再掏出钱来,往桌子上放,一次一两百,吹响的这才罢休,继续往前边吹边走。这样的“阻闹”根据客人身份不同,次数也不同,有的客不必这样,直接放行,有的客人则要三番五次七八次,像姑父家,前后停了有七八次。听路边人在旁议论,因为姑姑是奶奶唯一的女儿嫁过去了。

但我对这个习俗是有些不太理解的,因为相比于丧礼的“哀”,这个习俗让人感觉有些迎花轿“闹”的意味,多了些喜剧成分,讲究排场,要随礼。

而同时让我还有些不理解的是,下葬这天要请差不多整个村里人吃饭,也就是所谓的“吃桌”。虽然不至于全村人都会来,但应请的差不多有六七十家。而请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下葬那天,希望他们帮忙,一起抗抗东西,有吩咐拿铁锹的,一起填埋坟墓。父母们有孝在身,不能出门,不能办事,这一切事都要靠外人相助。

吃桌主要有三顿,下葬前一天晚上一顿,主要是请的各家男劳力,算是一个通知告知作用。下葬当天早上一顿,主要犒劳过来帮忙的男劳力和妇女,最主要的一顿是中午一顿,这时人最多,既有一家家来帮忙的人,接过来的亲戚朋友,还有许多纯粹来蹭饭的老人妇女小孩,这天,其实不管请没请,路边任何人只要来了一坐,能凑成一桌,都会管这顿饭。

05

下葬

酒足饭饱后,时辰差不多,要准备起葬了。这时,还有一个仪式,要宣读祭文,以及灵堂前进行集体叩拜。家里的人,包括大人小孩,在院里站好队,主事者宣读祭文,灵堂前行三叩九拜。

时值中午一点多,礼行完毕,要起葬了。临时搭设的室外棚子被拆掉,腾出空来,棺木从堂屋里被拖出来,吊装到拖车上。这时,我们这些人已经排成了一字长队,慢慢往前伸展,男的走在前面,女的站在拖车上扶着棺木哭,其他亲戚来帮忙的人跟在后面,车子徐徐开动,吹响的开始奏乐,长长的队伍出发了。

前面领头的是姑奶奶家的长辈的人,穿着丧服,怀中抱着一个圆筐,筐中插着一束绑好的草(忘了这叫什么,这束草之前一直插在棺木的前年),装着要到坟前烧的纸,还有在路上撒的小圆纸。大伯的手上拿着招魂幡(应该是这个东西吧,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暂且就这样叫吧),我们手上拿着哀杖(暂且也这样叫吧),向北边麦田地里缓缓走动。

奶奶的坟地是提前请懂风水的先生看好的,前两天他们拿着罗盘在地里选了一个下午,最终选择了北边大伯家地里的一块地方。我们的队伍到时,坟墓已经挖好,方方正正,朝向大概在由南向东45度的东南方向。洞不深,大概不到一米,四周堆着挖出来的新土,拿铁锹的人在边上站着。

棺木运过来,男的在墓坑边一字排开,跪下来哭拜,女的不让进地里,不让靠近坟墓,在路边哭(这个习俗并不合理),棺木运下来,吊进墓坑,请奶奶娘家人最后拜了一次,奏乐继续响起,在众人的哭泣中,在唢呐笙音的低沉回转中,众人开始填土了。


作者简介:张安默生,一个码字的土木工程师,很高兴你来关注 ,记得关注和点个在看哦!

读书 | 思考 | 成长

相关文章

  • 由奶奶的葬礼想到的(二)||死者为大,隆重的葬礼

    (11月3日,这篇写奶奶的稿子一直耽搁着,才写了不到一半,这时又接到母亲电话,说爷爷也去世了。再一次回老家参加葬礼...

  • 死者的葬礼

    死者的葬礼,时间很残忍,对每个人都这般。我向来不能参加死者的葬礼,可偏偏死者和我或多或少的存在蛛丝的联系。但我仍是...

  • 死者的葬礼

    凄凉的十一月 日子已渐阴郁 风把树叶摘落 早晨 我怀着悲怆的心情 在学校里游走 并且,真的 泪水从眼眶溢出 冷风打...

  • 倔强的吊崖(十)

    陕北人生于黄土,长于黄土,最后又要魂归黄土,即“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李秉德的葬礼空前隆重,吹鼓手找的是川道里最...

  • 隆重的葬礼

    隆重的葬礼 刘文安 在林林总总的民俗风情中,丧葬是一个重大的礼仪。“人死为丧,尸埋为葬,居丧治葬,礼不容辞”,是中...

  • 隆重的葬礼

    那天我在街上偶遇多年不见的一个朋友。听他讲起:“前几天去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葬礼。”他感叹人性的冷漠。说什么,养儿防...

  • 隆重的葬礼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了,亲人的离去,朋友的逝去,都是我们永久的伤痛。即便知道我们将来有一天也会离开,可...

  • 隆重的葬礼

    那壮观的场面,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 上午,陆陆续续来了好多客人。王大妈打来一桶热水,与苏琴一起给奶奶擦身,梳头收拾...

  • 许大奶奶的葬礼

    许大奶奶95了,身体一直硬朗,脑子也一贯清爽,跟着小儿媳过,吃穿住都被照顾得妥妥贴贴。当然,有出息的长孙也三不五时...

  • 奶奶的葬礼

    奶奶去世是在女儿出生不久,没有满月的时候,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一个苍老的身体枯萎了,这就是轮回吗?那几日,想的最多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奶奶的葬礼想到的(二)||死者为大,隆重的葬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ji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