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正宏教授讲《史记.世家》

陈正宏教授讲《史记.世家》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2-01-13 20:44 被阅读0次

  听陈正宏教授讲《世家》,对《世家》有了点新的了解。

    1.例外

    《世家》(“开国承家,世代相传”)本来讲“世袭封国的诸侯事迹”,《史记》“世家”中有两篇例外,《孔子世家》《陈涉世家》。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司马迁非常重视孔子与陈涉的功绩,觉得他们不亚于封侯封王的那些大贵族。陈教授认为,司马迁把孔子放入“世家”,司马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嗅到孔子对当时形势格局的颠覆性意义,儒家思想,学统价值,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意义。把陈胜放入“世家”,不仅仅因为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举”,他是以后历史的开端。确实,没有一个贵族能够超越朝代,其实,贵族也源于农民,甚至是极端情况下的农民。看看以后的历史,给那些上位的冒险家们信心的,不是陈胜吗?他的意义的确不同凡响。除此之外,司马迁敢于把陈胜放进“世家”,还有开国皇帝刘邦对陈胜的看重。

    2.世家的意义

    陈教授表达了世家两方面的意义:“中国传统的观念,向来以家族、族属为重;而早期的诸侯大姓,直接联结着大小不等的邦国和城池。正是靠了世家这一特殊的体裁,上下数千年间,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勾连,中华民族千回百转的融合之路,才能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都会淘汰一批旧世家,诞生一批新世家,中国式的政治生态中,各种不同的势力,如何借助家族的力量,角逐高层甚至最高权力,也唯有通过世家这样的文体,才能写得深入而透彻。”

    家,构成国,不同的世家,融合成国家。通过世家,更有利于清晰地表现中国历史。

在传统观念中,“家、族”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就写到家族。在传统社会里,家族非常重要,一个孩子,失去了父母,族人会承担起抚养的责任与义务。没有了族人的孤儿,大多会沦入风尘或者投身行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在分崩离析。

    不知道其它地方怎样,至少在身边,现在的孩子,家族观念是越来越淡薄。

    自己出生在一个相对来说不算小的家族。爷爷弟兄三个,父亲弟兄六个,我们兄妹六人。在大家庭里,每年除夕,男丁聚在一起,年夜饭时分,不仅是浓浓的年味,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记得正月十七送祖先,父亲领着一大批孙子辈,要孩子们知道大家是一家人。那份热闹与隆重,再也没有了。家族里,一家有了红白喜事,一切都按照族规,井井有条。现在,父辈不在了,哥哥们已是人到中年,有的甚至已是古稀之年,子侄辈都已成家立业。除夕夜的大团圆依然在,但平日里大家天南地北各自打拼,遇到家族里有事,总觉得那份凝聚力已不如从前。

    家族势力的式微与瓦解,是必然吗?

相关文章

  • 陈正宏教授讲《史记.世家》

    听陈正宏教授讲《世家》,对《世家》有了点新的了解。 1.例外 《世家》(“开国承家,世代相传”)本来...

  • 读陈正宏《血缘 史记世家》

  • 大泽乡之谜2   陈涉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夏读作j...

  • 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直接破格将陈涉列入世家,虽然他功劳不大。但是确实引发了秦王朝灭亡的风潮,但是却因为自己本身能力和所谓将领的无...

  •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6

    今天学习的是《史记》世家序言的《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卷、《孔子世家》第十七卷、《陈涉世家》第十八卷。 田完:即陈完...

  • 周亚夫是被冤杀,还是自己找死?或着另有主谋?

    人教版语文课本把《陈涉世家》删了,加进了《周亚夫军细柳》,两文同为《史记》中的篇章。后者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 X X 世家

    世家这个词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我所知道的是太史公在《史记》中有世家篇,比如曹丞相世家、陈涉世家。 这些世家篇章大都是...

  • 史记(二十)陈杞世家

    点击可看上一篇 陈国和杞国是两个小国,但是他们的老祖宗比较出名。陈国的开国君主是帝舜的后代,而杞国的开国皇帝是大禹...

  • 读《史记 陈涉世家》

    这一篇造反者的历史。两个处于秦帝国底层的边缘人陈胜吴广借势登高一呼,揭竿而起,帝国函谷关以东的广阔土地上狼烟四...

  • 记《史记:陈涉世家》

    看书我养成一个习惯,注重开头, 永远记住,任何好文,开头都是用了心的。 看开头, 陈胜给别人当小工,耕地。 耕着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正宏教授讲《史记.世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ko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