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使出浑身解数,一展自己国家最酷的一面,其中,意大利馆是口碑最好的场馆之一。在“人之城畅享意大利生活方式”的主题下,意大利人很好地把艺术、科技、文化结揉合在了一起,既诠释了现代意大利的美学思潮,又展示了文化意大利的历史风貌,受到中国参观者的强烈认同和欢迎。

作为世界时尚王国,意大利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世博会上,意大利馆专门安排了Armani、Prada、Versage、D&G等意大利奢侈品牌时装秀,让很多国人大呼过瘾。这些年,中国一直是奢侈品的消费大国,全世界的Outlet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买场,这股子买买买的豪气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我们算不上奢侈品的拥趸,但既然来到了时尚王国,化点时间见识一番,顺便买几样何乐而不为呢?
准备离开托斯卡纳了,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佛罗伦萨。从阿雷佐到佛罗伦萨的路上,会路过佛罗伦萨的Outlet,叫The Mall。如今所有的一线大牌,几乎没有不和意大利发生关系的,要么设计,要么制作,要么配套,一旦沾上了意大利,基本上就跟托斯卡纳紧密相关了。虽然米兰是所谓的时尚之都,但佛罗伦萨以及周围广大的托斯卡纳地区却是所有意大利的大牌工艺和手工制作中心。
最后一次开车在托斯卡纳广袤的大地上,心中不舍,把车开得尽量慢,想着,如果有天堂,可能也是托斯卡纳的模样,不仅仅有醉人的田园风光,还有丰富的艺术宝藏。得托斯卡纳的美酒、牛排、时装,夫复何求?
路两边山峦起起伏伏,地中海的微风袭来,光是满目的葡萄园,大片的向日葵,还有在新疆的高原牧场才能看到的草垛子,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回过头来我们谈下奢侈品,不仅仅是我们在去往奢侈品商场的路上,而是近日之奢侈品,也与文艺复兴的一个家族息息相关。欧洲的奢侈品的产生,正是得自于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一次跨国联姻。就是嫁到法国当王后的美第奇家族的女儿玛丽美第奇,没有她,法国宫廷很长一段时间会维持土老帽的暴发户生活,在玛丽的带动下,先是法国,奢侈品征服了整个王公贵族圈,成为蓬勃发展的高档行业,然后,又从法国蔓延到英国、俄罗斯的贵族群,最后才是各国的富豪和暴发户,纷纷加入而成为了奢侈品的消费主力。
二战之后,社会变革彻底消弥了贵族阶层,很多奢侈品公司,本来基本上是家族式的小公司,一度都难以为继。接着,有开拓精神的家族后代尝试着上市融资,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慢慢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的规模。同时,原来的纯手工制作也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价格亲民了很多,许多中产阶级也能承受了,这样,奢侈品行业迎来了第二春。
奢侈品,爱之者视为命根子,不吃不喝也要攒钱买,恨之者鄙如洪水猛兽,甚至认为败坏了社会风气。其实,奢侈品只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商品,一方面价格昂贵,但同时也是艺术品味较高的产品。如果抛开价格不谈,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去拥有它,除了艺术性的设计,通常选材考究,制作精良,跟败坏社会风气根本扯不上边。但如果为了拥有自己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而扭曲了个人的行为,的确是一种病。中国人之酷爱奢侈品已全球闻名,美国比中国更富裕,但在追逐奢侈品这方面远不如中国人的疯狂,前几年有人为了买iPhone去割肾之类的荒唐剧,犯的是同一种病。
我们关注奢侈品,想到的是,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如何在打造产品上做到精益求精,这两年我们反复强调工匠精神,消费升级也是中国未来几年的大趋势,如果能以打造奢侈品的精神来对待我们自己的产品,那么,中国制造必将全球无敌。此外,奢侈品除了其本身的赏心悦目特点,似乎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有一段曲折而动人的故事,我认为,这就是品牌经营技巧的关键部分,这对我们自己的品牌运作是很好的一课,公司上市要讲故事,一款成功的商品也应该具有与之相配套的好故事,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重视的吗?
世界上只有意大利人有资格说:ARMAN、PRADA、GUCCI、VERCAGE是意大利的骄傲,是意大利活着的米开朗基罗。时代在前行,以意大利深厚的艺术淀积,焕发出来的厚积薄发力量,表现在奢侈品和时装方面,的确有一脉相承的合理性。有人说意大利人是时装的奴隶,在意大利,外表最重要,只有一万元的身价,却愿意把九千元穿在身上。其实今天的奢侈品,与当年象征身份和地位不同,更多地承载着新时代下,求新,求变的精神诉求和文化追求。是时尚这个精神内核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具像化表达,有人说,奢侈品并非用于炫耀,而是取悦于自己,这个表达换了个很好的角度。
佛罗伦萨的Outlet(THE MALL)离佛罗伦萨并不远,也是在郊外一大片散落的商场,除了衣服,鞋子、手提包、香水、珠宝、礼品、家居用品、体育用品应有尽有。车子抵达后,最先遇到的困难是泊车,看着一辆辆大巴士接踵而来,一排排涌入的顾客开始了疯狂的买买买。因为免税,这里的大部分打折品会比中国便宜很多,这也是这里买买买的主力以国人为主的重要原因。简单的计算是,一个定价一万元的包,如果打对折就是五千,然而,由于高额进口税和奢侈品税,加上营业利润(奢侈品商店都在最昂贵的地段上),国内的售价会在原产地价格上翻倍。平均来算,这里的货价有可能仅仅国内专卖店的1/4左右,的确很有吸引力,当然前提是国内专卖店没有搞促销活动。
有人会好奇,中国不是世界工厂吗?明明在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的售价反而贵这么多呢?其实,今天的大部分商品,已经很难用哪里生产的老观念来定义了,那意大利名牌来举例,首先是设计,一定是在意大利,至于原材料和配件,全世界的都有,加工的各个过程也是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最后全部运到总部,检验合格后重新根据市场的需求发货,没有一件产品(还非商品)可以私自流通出去。像苹果公司的iPhone,尽管组装环节放在中国,但成千上万的元器件和组件来自全世界,设计在苹果的加州总部,CPU自己设计,但在韩国代工,摄像头是日本索尼的,你能说得清一部iPhone是什么国家的产品吗?所以,每部iPhone上都标明美国设计,中国组装。更有甚者,有公司直接把made in xxx改为made by xxx了事,反正公司是最后的责任主体,消费者不用纠结其产地,因为根本算不清,现在的奢侈品不也是面临这种情况吗?
GUCCI的商场人最多,顾客需要在门口等待,直到保安放人进去。其他商场相对宽松,但基本上也是门庭若市,连旁边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也是人满为患。这是个免税购物场所,非欧盟的客人可得到退还的增值税,平均来算,会获得12%左右的税款,相当于你买的物品又打了88折。
意大利长期以来一直在引领世界奢侈品的潮流,那些设计师,无疑具有最前沿的眼光和独特的审美,其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离不开自文艺复兴以来一代代艺术家的贡献和传承。在意大利,时尚品牌既彰显身份,更代表了一种优雅气质;既引领时代的潮流,更诠释了一种人生态度。意大利所代表的奢侈品牌,无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这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果我们能以这个角度来看待奢侈品,我们也更多地理解了意大利,也会更喜欢这个国家。
显然,意大利还是保留着不少核心竞争力,把意大利列入欧猪四国(PIGS)似乎有点荒唐,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有几个中国人用过他们的产品?意大利则不然,不仅大量奢侈品世界畅销,连跑车、自动化设备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一旦找到契合发展的机会,一定会卷土重来,重新焕发活力。
离开The Mall,佛罗伦萨已近在咫尺。远远看到了佛罗伦萨的城墙了,在黄昏的阳光下魅力无限。都说意大利有三个首都,罗马是政治首都,米兰是经济首都,佛罗伦萨则是文化首都。但这个文化首都的份量特别重,从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轨迹看,佛罗伦萨当得起是整个欧洲的文化首都。
按照GPS指引,在车流中经历了几次危险之后,我终于找到了EuropCar在佛罗伦萨城的还车站,让我惊讶的是,当我按指示沿着一条长长的斜坡开下去,门口已是铁将军把门,原来已经下班了。我没有办法把车倒出来,倒出来也没有停车位,还是老办法,停车走人,把钥匙塞入指定的箱子。怎知道,匆忙间,忘了关闭车灯,但此时我更无法补救,只得拎起行李走人。事后租车公司并没有追究此事,看来他们也理解顾客的处境。
已是上下班高峰期,又是周五,我们在路边站了很久,根本没有一部出租车为我们而停。最后只得请房东出面打出租公司电话,因为我每次打都是忙音,或者听了一堆意大利语。终于,出租车来了,车上是个真正的老司机,一位至少70多岁的白发苍苍的女士。尽管年纪较大,但开车极为利索,而且英语讲得也好,还会讲笑话,一路上,宾主尽欢。
我们在佛罗伦萨租的公寓,处于极为中心的位置,拐入我们住的街道,由于街道太窄,一边还停了一排车子,但见老人家一下子把一个车轮开上了人行道,我们才能勉强地下了车。此时,房东已经在路边等着我们了。
真是没想到,我们的公寓位于老大楼顶层,说是四楼,其实是五楼,而且没有电梯,拎着行李上楼,喘息未定间,总算到了我们接下来四晚的温馨小公寓。房东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公寓的所有设施,还给了一张表明周围景点和推荐饭店的地图,终于,我们安顿了下来。
从窗户往外看,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就在眼前,还是十几年前看到过的样子,砖红色的圆顶巍峨耸立,至今已700年了,成了佛罗伦萨的纪念碑。佛罗伦萨分为老城和新城,整个老城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钦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维持原汁原味的中世纪风格,佛罗伦萨的原貌得以很好地保存。最早的佛罗伦萨城邦,初建于恺撒时期,已有超过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佛罗伦萨的名字也是恺撒所起,拉丁语为Florentia,是繁荣的意思,同时也有花的含义,因此佛罗伦萨也有“花都”的美称。许多中国人更熟悉她的另外一个名字:翡冷翠,是民国才子徐志摩根据意大利语Firenze的发音演绎出的传神译名,宛如中国古典诗词般的典雅,让人喜欢。
终于,再一次跟佛罗伦萨亲密接触,再次回到了世界文明的坐标点上,与雅典一样的人类灿烂文化的分水岭上。今天的佛罗伦萨,处处洋溢着浓烈的艺术气息,说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博物馆一点都不为过。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高峰,留给后人的建筑、雕刻、绘画散布在她的43个博物馆、65所华丽的宫殿、几百座大大小小的教堂中,佛罗伦萨,也是大批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师的展示才华的舞台。
从上午浸染的现代化奢侈品商场,一下子穿越回其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场景,你才能想明白这种艺术传承的力量,我只能先整顿心情,准备明天开始,徜徉于艺术的海洋。
在吃晚饭时,我在晚饭的一本小册子里看到一篇吹嘘意大利美食的小文,说:是意大利教会了法国人酿酒,教会了他们如何做菜。不过,人家提供的证据有板有眼,首先,是意大利人发明了吃西餐的叉子,让欧洲人成了绅士;其次,是当年的罗马军团远征高卢(法国当时是其一部分)时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带了过去;至于烹饪,是嫁给法王的美第奇家族的女儿,带去了好几十个资深厨子,才使得烹饪之术传进了法国。结论很明确,没有这样的渊源,法国人肯定跟英国人一样不会做饭,但法国人听了肯定不开心。
趁天色未黑,我们再在街上闲逛一会,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塞满了街边大部分的餐厅和酒吧,这才是夜生活刚刚开始的节奏啊。想起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借用书中人物的嘴巴说:意大利最美丽的城市,就是那繁华的佛罗伦萨了。如果薄伽丘穿越回来看到今天的佛罗伦萨,一定也会大吃一惊。想当年,薄伽丘写作《十日谈》时,正是佛罗伦萨黑死病最猖狂的那个阶段,十日谈开篇描写的就是个一出出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几乎每家都有人死去,社会规则发生了极度的扭曲,兄弟睨墙,夫妻反目,虽然薄伽丘只叙述了十天中的一百个故事,但世间冷暖通过这场天灾凸显了出来。但薄伽丘之所以伟大,是他的人文主义情怀,是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他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让十个年轻人,通过故事来反思社会、道德、爱情等方方面面,给读者在面对现实的悲剧,能够憧憬美好的未来。


夜色温柔,走在佛罗伦萨的街头,想着这些人在遥远的过去,也曾经在这些街道上漫步,在路上相遇时互相问候。也会为某个项目卯足了劲把对方比下去,就像布鲁内勒斯基跟吉贝尓蒂为了那扇《天堂之门》的浮雕项目上的比拼。大部分人都曾经走进过一个府邸,那就是美第奇的家。
想着明天开始就要跟那些文艺复兴大师亲密接触,内心除了激动,还有对他们无尽的敬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萨乔、吉贝尓蒂、波提切利、布鲁内莱斯基、瓦萨里、伽利略、马基雅维利、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这张名单实在太长,什么叫大师云集,什么叫群星荟萃,什么叫永垂不朽,平日里听惯了太多的阿谀奉承和无耻贴金,真到配得上用这些词时反而觉得不妥了,因为这些词已经被糟蹋了。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唯有仰天长叹。
意大利旅行笔记(十八)文艺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