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利
“都道东坡好争执,
一生颠沛所为何民生苦,
君子道,护不得,守不住
盛名传世何足道,赤诚肝胆浸山川!”
趁着假期有空闲的时间,我重拾书本,认真阅读,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其中最令我痴迷陶醉的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东坡居士了。
在人生的征程里,东坡居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位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是一位朴素的农夫、是一个天生乐观对人真挚的朋友、是一个优秀的父亲,更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他是中国文学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星辰。
他虽是千年前的人物,却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正如蔡嵩云所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政治才干无法施展。四十四岁时身陷“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这个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的才子,终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有朋友,有知己,却一生为小人所累,报国无门。大半生颠簸于贬谪的路上,风霜雨雪,不经意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见过北方的雪,看过南方的风,听过蜀地的竹笛,还尝过海边的风浪。才情盖世,饱受打压,换作一般人早已崩溃,他却活成了最自在的东坡居士。如刘辰翁所言: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这一生遇到的三个女人,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女人。王弗陪他走过了第一段旅途,王闰之伴着他种田织布,朝云陪着他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天。
苏轼成长于一个政治开明的时代,当其学富五车之时,又幸运地投身于神宗在位时期。只是他却最终折翼于哲宗当政期间。哲宗在位时,他一再被贬谪。他的一生因诗文而被后人熟知,他的一生也因诗文而一再受挫。他的谋国之忠、至刚大勇都成为人们敬仰的理由。其人品世所罕见,其文章浩然有正气。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