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么孩子就是家长 影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样掌握教育孩子的杠杆定律 怎样避免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昵?
读过《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这本书,你就会豁然明白。本书根据家长的需要,根据6-1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凝练出教子的精华,从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性格、出色的成绩、优异的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及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入手,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给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让家长通过1%的改变,99% 地教育出好孩子。
本书精华要点摘抄如下:
01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是家长把它复杂化、严重化了。家长总是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这些方式有很多是错误的,可是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改变,这样当然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了。
02在教育孩子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永远处于主体地位,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主要不在孩子那里,而在家长身上。育人先育己,教育孩子,家长首先就要教育好自己。
03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家长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04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更是家长青春和生命的延续,是家长的另一个自我。孩子最初的心灵田地是荒芜的,家长是它的第一个播种者,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人生历程中,6~16岁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杠杆定律,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将会使孩子少走很多弯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成才。
05法国著名的数学天才帕斯卡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精心培养非常重要。
06孩子的问题,99%是家长的问题。
07身教胜于言传,父母1%的改变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08给孩子营养,不如给孩子健康。可以经常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从各方面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09一味满足孩子,不如适当拒绝。有委婉的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如果任性,家长不妨做做冷处理。
10惩罚孩子不如教孩子懂规矩,提高修养。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才能做到让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定下规矩就要坚持执行,经常的重申规矩,便于做到长期坚守规矩。
11替孩子选择,不如让孩子选择。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时间,让他去自主安排;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选择朋友。
12为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理财。教孩子学会有计划的消费,避免成为月光族。父母可以适当的传授购物技巧,传授理财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13小度保护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注意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教孩子保护自己正当权益。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在特殊情况下,要学会保护自己。
14放任孩子不如管教孩子。放任孩子,会激发孩子不良心理。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还要注意着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15让孩子早当家胜过,不让孩子做家务。爱做家务的孩子,成人以后失业率低,犯罪率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要坚持两个原则:孩子会做的事,家长绝不包办;不会做的事,让孩子学着做。
16为孩子铺路,不如让孩子自己走路。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孩子的路让他自己走。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通过不断尝试才能发现问题,体验生命的美好。为孩子铺路,不如教孩子生存之道,传授给孩子生存的方法和能力,教孩子怎样走路,这样孩子才能够自力更生。还要让孩子学会承受,自己选择的结果,就要自己去承受。
17适当接受孩子的爱,胜过一味的爱孩子。对孩子而言,给别人爱比接受更快乐,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能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家长要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要学会向孩子索取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向孩子索取爱,孩子就能够富有爱心,能够孝敬长辈,能够懂得感恩。
18抱怨孩子懒惰,不如鼓励孩子动手实践。家长要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的思想和创意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家长要多和孩子做一些提高动手能力的游戏,寓教于乐,让游戏激发动手热情。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坏一些用具工具。这时候家长要包容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帮助孩子提高实践能力。
家长做1%的改变,就可能有99%的教育好孩子。育人先育己,家长一定要努力通过改变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