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

作者: 谢一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12:51 被阅读7次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训“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在嘉靖万历时期,官方说法是民众意识的觉醒,其实主要是当时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当时的中央政府从上到下消极怠工,基本不管什么事情,所以对传统意识上比较鄙视的商业,政策限制减小很多,而且当时的税收比较合理,没出现过于夸张的苛捐杂税,也就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至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整个明朝都没有进行过类似禁海的措施,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当时西方在非洲和美洲掠夺的白银绝大部分都流入中国,在对外贸易的带动下,沿海开始出现专业的外贸船队,他们和地主阶级不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如果崇祯迁都南京,能够得到这批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支持,那历史会完全被改写;那么崇祯为什么没有迁都?不是崇祯不想迁都,而是在利益集团的裹挟下,多疑而自私的崇祯无奈放弃了南迁的全部机会。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在此江南富庶之地建立了大明的统治。朱棣篡位并迁都北京后,南京并为被放弃,而是作为第二都城被保留下来,同时还保留了一整套的文官队伍,就是为了应对类似明末这样的需要迁都的情况。

可以说,只要崇祯迁都南京,那么不出2个月时间就能在南京建立起新的统治,而不至于落得个吊死煤山的下场。

事实上,崇祯殉国后建立的南明小朝廷,就是在南京班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那么,崇祯是为什么没有迁都呢?

其实原因还是出在地域利益集团和崇祯自己身上。

1644年初,李自成的大顺军队逼近北京附近,大明粮仓已空,国库也无余钱调拨,北京几乎已经无法防守。在此背景下,迁都南京也被提上了日程。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训“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2月10日,崇祯帝在召见翰林学士李明睿、总宪李邦华、原九江军府总督吕大器时,问及今后策略,李明睿首次提出了迁都南京的想法。

这是迁都南京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因为这是私下召见,崇祯便没有遮掩自己的想法,让李明睿说了他的迁都方案和步骤。

当夜,崇祯便私下在此召见李明睿,两人就南迁的具体方案做了比较细致的讨论。

李明睿提出的方案是以祭拜文王与孔庙的名义取道山东,一旦到了曲阜,便可以快马加鞭直奔南京,预计20天左右即可到达比较安全的淮安地区。

崇祯对这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两人随后就沿途安全问题做了深入讨论。但是彼时明朝的绝大部分军队都在抗击清军和镇压起义军的前线,手头并无可用之兵。

于是李明睿提出了暗中训练新兵的方案。

招募新兵的话,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钱粮哪儿来?

前面已经提到,国库已经非常空虚,连维持前线都已非常吃紧了。但爱财而小气的崇祯却坚持要国库出这笔钱,不愿意动用内帑(皇帝的私房钱)。

这个方案于是陷入死胡同,最终没有被执行。

事实上,崇祯的内帑并不空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富裕的。直至北京城破时,李自成从崇祯的内帑中搜刮到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装备十支边防军都绰绰有余。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训“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但崇祯还有第二次机会。

3月6日,崇祯再次让群臣献策,一大堆主张迁都的奏折又放在了崇祯的案头。

这次仍然是李明睿,以及他所任职的翰林院。

但是这一次的提议却因为动摇了北方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而遭到了北方官员的集体抵制,这一次机会又白白流失了。

事情仍有转机。

李自成横扫北方等地的消息传来,朝堂上再次响起了南迁的声音。

鉴于前次南迁提议被北方大臣们反对,主张南迁的大臣们讨论出了“由皇上坐镇京师,由太子南迁”的的折中提议。

这一方案收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崇祯的抵制。

因为中国版图很大,历代王朝都有陪都或是迁都的例子,比如唐代迁蜀,宋代南迁等,而明朝在朱棣篡位后,仍保留了南京的行政机构,等于说1644年只要崇祯愿意出狩南京,江山扔在,而当时南京方面已做好迎接崇祯的准备,南下的河南、山东几省没有大势力的起义军,长江以南也集结了军队,可保崇祯南迁万无一失。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训“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图为明末农民起义军进攻线路。

而最后南迁胎死腹中最重要原因是崇祯的性格问题导致,明朝从朱元璋撤销丞相后,权力明面上收归皇帝,但处理政事的是责任内阁,领头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但崇祯因刚愎自用,满腹猜疑,在位仅17年就换了50个首辅,最后导致内阁和崇祯完全脱节,形同陌路,崇祯的皇权只要内阁不同意就执行不下去,筹款、调兵就是活脱的例子。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训“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图为崇祯殉国处。

所以崇祯一直等着内阁大臣们提出迁都,自己同意,然后执行,就算出了问题也是大臣导致的,但已经互不信任的大臣与崇祯就这样僵持着,崇祯不愿主动提出,因为迁都意味着违祖制,迁都的责任最后也由自己承担,于是崇祯明示暗示大臣都没人主动,最后崇祯要内阁首辅陈演提出南迁,而陈演知道自己提出南迁,日后追究放弃北京的责任,自己肯定死的很惨,所以直到崇祯死时,大臣、皇帝无一人提出南迁二字,死前留下了诸臣误朕的遗言。

以崇祯小气的性格,将他置于了危险之地而留众臣南下,是万万不允许滴。于是崇祯丢下一句“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彻底断送了南迁一事。

几次南迁不成后,大明江山的气数终于被消耗殆尽。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就此灭亡。随后几年,清兵入关、南明灭亡、剃发易服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事情接踵而来,直至台湾郑家被灭,大明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不见水花了。

相关文章

  • 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在嘉靖万历时期,官方说法是民众意识的觉醒,其实主要是当时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当时的中央政府...

  • 假如崇祯南迁

    明朝崇祯皇帝如果南迁,明朝肯定能延续下去。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所有的建制都是齐全的。崇祯皇帝南迁以后马上就可以开展...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崇祯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明王朝的亡国之君,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克北京城的时候,...

  • 大明悲歌——崇祯南迁始末

    【一二二三 写历史的工科生】 文:李彦 转载分享请私信,盗文抄袭必究! 绝对干货!快收藏转发! 南迁之议 论起明末...

  • 静夜思:崇祯为什么不南迁?

    一个王朝,开始的时候大多是些流寇。 抢钱,抢粮,抢娘们。 这是本能。 大概没有活路下。粮为根本。钱是身份。女人是生...

  • 崇祯测字的故事

    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揭竿而起,“义军”日益强大,逼近京城。朝廷上下一片慌乱,崇祯皇帝对大臣们的“或战”“或抚”的争...

  • 汉字的魅力和在朝代更替时的巨大作用二

    第二个故事崇祯测字,话说明末崇祯年间,李自成揭竿而起,“义军”日益强大,逼近京城。朝廷上下一片慌乱,崇祯皇帝对大臣...

  • 南明君臣简评

    明朝实行两京制,初定都南京,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宫殿建筑、六部衙门一应俱全。北京被攻陷以后,崇祯皇帝朱由...

  • 读点书吧:史可法死守扬州(250)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采取“南迁”策略?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制称王,国号大顺,并做出了攻取大明王朝首都北京的决定,向北京进军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臣们曾多次劝谏崇祯南迁,为什么崇祯不愿意迁都南京,仅仅是因为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tk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