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灵,动物也好,植物也罢,生命存在,就都有它特有的生存规律。延续,生生不息。
受过伤的树木,会结疤,长节。它们知道,这里是外物侵入的最薄弱之处,不调动一些特殊的物质,把损伤止住,是会有危险的。所以,它会用最快的生长速度,最至密的结构把伤口愈合好,长上节疤。这是树木的感知。木工师傅最有经验,他们用刨子刨木花的时候,在木节上总是用快速的方式刨过,不然到那里就要被阻住了,因为它实在太坚硬。硬而坚韧的木节,实在是需要技巧和经验才能对付的。

春天来了,树木随着暖和的春风摆动那光秃秃的枝干,它们把贮藏在根部的养料向顶端树梢送去,滋养枝末的芽。芽眼渐渐饱满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它们冲破层层包裹,爆裂开来,展露出新芽,新的一年又开始了。随着暖阳的普照,嫩黄的小芽长成了它应有的样子,同去年相似,但树叶不可能长成竹叶。它还是原来的样子,重复着过去,却与过去不完全相同。因为它知道什么样的天气、温度,湿度、光照和养料的供给等,自己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算合适,更优的生长发展,更利于成长,抵抗自然的不利因素。
曾看过一档自然节目,在一条古河道边,生长着一片胡杨林,它们已干枯多年了,但还是原来生长时的样子,挺立在沙土地上,任风吹沙打,也没有倒下。这条河干了很久了,地下水胡杨树汲不到了,又长期没有下雨,最后不得不被烈日和狂风打败。但也有例外,当时拍摄组的人沿河看到一颗巨大的胡杨树,它还活着,在干渴中挣扎,也许再等等就有雨露来滋润它,并重新涣发出生机。白天,它萎蔫着少有的一些带点沙土黄的叶子,在骄阳下垂着,夜间,也许空气中还有些水汽,它们又舒展了些,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 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煎熬的年月。它还在坚持,哪怕身边没再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它却仍活着。为了记录它的将来何去何从,拍摄组在它的树干上装上了红外相机,用来记录他还活着的每一天。狂风呼肃着猛刮,带走的水分比平时更快也更多了,烈日炎炎似火,炙烤着大地,温度特别高,下雨是不可能的。多年都没见过雨星了,它渴得很难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它感觉只要自己放弃,生命很快就会终结,像它的兄弟姐妹一样,成为一颗矗立在沙地的枯木,很快干透。但它不想就这样结束,多年来的坚持已使它有了生活下去的智慧。曾经枝繁叶茂的树冠,现在只剩两个大枝还活着,其余的都干枯脱落了。这一次,它要像往常那样,来一回壮士断腕的豪气,脱掉一个枝,让蒸发减少到最低,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它已经想好了,实施起来其实还是挺艰难的。没有人知道它是怎样想的,也没有人去帮助它,唯一见证了它英勇时刻的是那台装在它主干上的相机。

在一个有风的晴日,它借着风吹的摆动,使劲的摇啊摇。不知哪来的力量,它越摇越起劲,平时比今天大得多的风,也没有这样晃动过。它头晕了,晃得也有些得意,趁心情还不错,它加了把劲,终于超过了耐力所承受的范围,一个大枝齐丫折断了。它掉在树根底部,暂时也能为根部的沙土遮挡些阳光,也许阴凉都会好受些吧。它完成了一次壮举,在生命倒计时里,它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总就是最好的证明。
树干上的相机记录了它壮士断腕的全过程。后来,植物学家也做过实验,那样的风速,胡杨根本不会被吹折,何况还是那么大的一个枝。这是古胡杨的一次重生机会,它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是有感知的活物,同动物一样,会选择。它知道,活着,才有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