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简友广场散文
安心源 | 多为公,不为私

安心源 | 多为公,不为私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09:27 被阅读121次

天地为谁存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庄子哲学。透悟之,透辟之,人生则多有澄澈。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理解、把握和实践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一句人生箴言就多有所获了,其言即:“尽力而行,多为公,不为私,无所谓失望也。”这简言一句,却富含哲学意蕴。

公与私的关系,缠绕人生。“天下为公”,是为一个价值尺度。

希望与失望,纠结心灵。“多为公,不为私”,释然心灵一途。

为公为私的问题,不纯然是一个道德问题,首先是人的存在关系问题。谁人能脱离天地而存在?谁人能够完全脱离他人而存在?与天地同在,人为“三才”之一,人与天地关系则是生态平衡问题,保护青山绿水,根本是为了人的更美存在,此可谓“大公有私”。人与人同在天地之间,是为依存关系,本根在于互助生命而非互害,因而需要大胸怀而非小心眼、大作为而非小手脚。所以,宋代哲人张载讲得真是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如此思想背景与人生境界下,实践张伯苓先生所言“尽力而行,多为公,不为私”,不是最多或者最大的“无所谓失望”?

具体而论,以当今的商业关系看,以超市为典型案例,不是超市规模越大、服务的民众越多,利润越丰厚,品牌越是叫得响,越是有发展的希望?所以,“多为公”是一个大学问、大智慧,需要高举远慕的眼力、眼界与卓越作为。

“不为私”,在任何个人都是不可能的,要害在于怎样为私,尤其是为私的智慧“大公无私”最是辩证的智慧。张伯苓先生一生为南开教育而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但其在“私”上的获得不是最多最大?德高望重、流芳千古,不是其永恒的“私德”与“私得”?这又是何其易哉?

至于希望与失望的关系问题,可以确证的是,人往往失望于他人而主希望于自己,但若自己充满奋斗的希望而不让他人失望,自己何以会有失望?

哲人哲言是人生的思想源,更是人生发展的营养源,不可失缺,更不可不深长思之并力行后再反思。


相关文章

  • 安心源 | 多为公,不为私

    天地为谁存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庄子哲学。透悟之,透辟之,人生则多有澄澈。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理解、把...

  • 断际:勿倒用心(图)—道德真源

    来源:道德真源网《圣贤法语》栏目112篇 摘自:《传心法要》 凡人多为境碍心、事碍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

  • 纪由:关 于 公 与 私

    一、如何理解“公为公中私,私为私中公”? 公与私在字面上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实际上公与私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之间都...

  • 私募基金要比公募基金更高端嗎-聽後感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資金來源的不同,公募基金募集的對象是一般大眾、而私募基金的對象就是針對小部分高資...

  • 建立私域流量和域源有什么关联呢?

    建立私域流量和域源有什么关联呢? 大家都知道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相比,成本低,客户粘性强,可反复利用甚至裂变,性价比...

  • 商鞅车裂前后的暗流涌动

    战国,秦孝公重用商鞅,力行变法,成就了秦国,成就了商鞅。商鞅本人极心无二虑,尽公不为私,身怀旷古之才具,开万古之新...

  • 公与私

    胸怀大志人生忙, 心性淡泊云天高。 功成名就心愿了, 一生奉公百年好。 追名逐利壑难填, 狼狈处世如粪土。 随波逐...

  • 公与私

    《公与私》 最远的时候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再远的时候人们各干各的各吃各的 远的时候有些人攒的吃的东西太多了 ——...

  • 公 私 - 草稿

    前段时间我老公和婆婆讲到一个事情 挺愤恨的。却让我一下子点醒了事实。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老公单位管饭 每当他早晨...

  • 公与私

    公,是公共的财产或事务,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具有高度的透明性;私,与公相对,是涉及个人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心源 | 多为公,不为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es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