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266《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十八卷-06
夜郎不自大
当初,王恢率军讨伐东越的时候,派番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县令唐蒙去向南越王说明进军意图。
南越人让唐蒙吃蜀地所产的枸酱。唐蒙问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南越人说:“是从西北方的牂(zang)柯江(今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运来的。牂柯江宽几里,从番禺城附近流过。”
唐蒙回到长安,又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私自带着它出境去卖给夜郎(夜郎国,多数人认为其地域主要在今天贵州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
夜郎靠近牂柯江,牂柯江宽一百多步,行船毫无问题。南越国利用财物引诱来支配夜郎,但也不能让夜郎成为南越的臣属国。”
唐蒙向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使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盖,盘踞东西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
现在如果从长沙国、豫章郡出兵征讨南越,水路大多淤塞断绝,难以通行。我听说夜郎的精兵总计十万余人。我军乘船顺牂柯江而下,出其不意,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
只要用上汉朝的强威,在加上巴蜀两地的富裕经济力量支持,那么,打通夜郎的道路,在那儿设置官吏实施统治,是容易做到的。”
武帝批准了唐蒙的建议。
武帝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士兵一千人和运输粮食衣物的民夫一万多人,经过巴蜀两郡进入夜郎境内。
唐蒙见到夜郎侯多同,带来武帝厚重的赏赐,告知汉朝的严威武德,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并让多同的儿子担任县令一级的官员。
夜郎附近的小城邑都贪图得到汉朝的丝绸,他们认为从汉朝到当地来,道路艰险,汉朝终究不可能占有这片地区。于是暂且表示服从唐蒙的约定。
唐蒙返京奏报,武帝在这一地区设立犍郡,征发巴蜀两郡士卒修筑道路,修路的有数万人,许多士卒死亡,有的士卒就逃跑了。
唐蒙等人用“军兴法”诛杀逃亡士卒头目,巴蜀百姓极度惊恐。
武帝就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一带百姓,唐蒙等人的做法并不是皇帝本意。
这时,邛(汉代古族,分布在今四川西昌、德昌地区)人和筰(zuo)人(古族名,汉代西南夷之一,分部在今四川汉源县一带)的部落酋长听说南夷与汉朝结交,得到很多赏赐,大多甘愿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就请朝廷仿造统治南夷的模式,在他们的居住地任命官吏。
武帝询问司马相如的意见,相如说:“邛、筰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朝时曾开通,设置过郡县,在汉朝开国时罢废。现在如果再次开通,设置郡县,将胜过南夷地区。”
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皇帝符节出使西夷。
相如利用巴蜀两郡官府的财物收买西夷。邛、筰、斯榆(古代西南地区一个部落,活动于蜀郡徙县,今四川雅安市天全县)各部落的酋长都请求做汉朝直接统治下的臣民。
汉朝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一个都尉、十多个县,隶属于蜀郡。
武帝很高兴。
感思:第一次知道唐蒙这个名字是马伯庸的小说《食南之徒》。
小说讲述了西汉年间,一个贪吃的使者唐蒙被派往南越国的故事。
唐蒙本是一个对功名利禄不太在意的县令,却因缘际会被选为出使南越的使臣。在南越,品尝枸酱,追寻枸酱,意外卷入了南越宫廷的政治斗争。
小说延续了马王爷一贯的写作风格,即“在历史缝隙中寻找可能性”。
马王爷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蓝本进行虚构时,往往能够抓住历史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意义。
历史上的唐蒙是西汉时期的官吏,曾任中郎将和番阳县县令。他是“西南丝绸之路”(又名“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认为是大西南开发的第一人,有学者评价他“功同张骞”。
历史上的唐蒙因为品尝到枸酱而敏锐捕捉到一条制服南越的水路。因此马王爷把他塑造成一个“吃货”人设不无道理。
唐蒙注意到南越国内喜欢食用川地的一种果酱,如果按照传统商道是完全到不了南越国的。于是位于南越国西边的夜郎国就展现出来。
唐蒙携带汉武帝丰厚的赏赐出使夜郎,双方在友好交谈的过程中,夜郎国国王不禁有些意有所指地发问:“夜郎和汉谁更大?”俨然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姿态。
这就是夜郎自大的来源,后世都用这个词比喻不自量力、妄自尊大。但对于当时的信息和交通能力来说,夜郎不知天地之广大也情有可原。
相较西南夷族,汉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种强大的综合实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另一方面,汉朝赏赐的礼物显示着先进的生产力,使西南夷族对汉朝产生了敬仰和向往之情,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于是皆大欢喜,武帝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