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作者: 刘杨勇创业导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5:17 被阅读97次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刘杨勇解读: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

愤,是自己有学习欲望,思考欲望,想要求知,这个时候我们才启发他。

也就是对于那种没有学习欲望,没有思考欲望,不想求知的人,我们基本是不搭理,或者放弃。

学生没有主动想学的欲望,老师再好,也没用。

您非常想学习,也在勤于思考,您自己努力到节骨眼上,我们才启发您,帮助您。

不悱不发:

悱,是马上就要得到答案了,但是还差一点火候,其实自己心里差不多要明白了。

自己通过努力,快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了。

这个时候,老师就帮助其达到,说两句,点出来。

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生不主动,即便是我们告诉其答案了,他听着轻飘飘的,也不在意。

也没什么用处。

所以,只是抄袭答案是没有意义的,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弄懂原理,自己能推导出来答案,才叫着学习。

很多人说:“为什么我懂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是,您只是个抄袭答案的人,您并没有靠自己推导出来这个道理,所以,其实,您根本不懂。

所以,以后,您们别再说,您懂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还这一生,本质是,您根本不懂,您只是个抄袭别人答案的人。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个学生,我们说一个角落啊,他如果不能推导出来另外3个角落,我们就不讲给他听了,不教了。

为什么?

因为说明这个人比较呆板,如果持续教下去,学生会越来越糊涂。

只教机智灵活的学生,给机智灵活的学生,不断的复,就是不断的举一反三。

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灵活的,触类旁通的,闻一知二的。

高手是不可能手把手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碰到了那种每个步骤都要问,每一步都必须教的学生,其实,这种学生,您就不用跟他多讲了,讲得越多,他越糊涂,

干脆就不给他举例了。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您想学好,首先,您自己要努力。

您自己不主动,企图让老师主动帮您思考,您是学不好的。

您自己没有得到答案,老师即便是给您答案,也是没什么用的。

不能举一反三,自己去探索,老师也是教不会的。

总而言之,学习,首先自己要主动。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啐啄同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日常打卡3

    字学堂 论语日课 子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 寻找《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之八

    《述而篇第七》 【原文】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刘杨勇解读: 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

  • 学习乐趣来自本身

    【原文】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7.8 孔子说:“教学的...

  • 学论语11(2016.1.21/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八则。 1、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译文 钱...

  • 重读《论语》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饭...

  • 述而篇第7~20章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读史明智079】论语系列之六十四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lg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