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于昨日将《苏东坡传》看完,用时20天。比预计的时间快了10天之余。翻完最后一页,不免内心略有伤感。薄薄几页纸便载着光阴几许,并不厚的一本书却能将一生写尽。诚然,在茫茫宇宙之间,生命不过刹那,哪怕名流千古之士,均不能免俗。
阅读之人可将书中生涩的一页文字粗略浅读或索性略过不读,但是书中人却是一时一日扎实地立于天地间,不论春风得意抑或凄凉苦楚,不曾落下人生的每一个时分。生命犹如植株,历经春夏秋冬,耐受风霜雨雪,哪怕一生平庸,也是坚实可贵。
书中收录了不少苏东坡的诗词与日常书信。古文简洁,一字多义。身为现代人,阅读古文字,磕磕绊绊,倍感艰难。所以读到书的最后一页,内心颇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能坚持着把整本书读完,不问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单是“坚持下来了”已经给了自己许多信心。于是趁兴找到前两年读了一半便丢了的一本佛教的书。若不论书的内容,只从书写的载体而言,从半古文的论著中,跳脱到现代文字里,感觉上犹如走在时荆棘的小路上忽至开阔大道,畅通无阻令人头脑清明。
《关于这颗心》当初丢下的原因或许是觉得书中尽释人生之苦,实在和自己日日所感官的出入大相径庭。现在想来,阅读的发生若处于不合时宜,弃之半路,也是常有之事。实在不必将自己苛责。
疫情的假期里读书,把保育员考证的资料植入脑海。日日里单就做这两样事。有事可做的日子里,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基本不存在。人人喜欢言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只想说“在其位,某其政”,实在不必将个人的社会职业夸大了。选择,践行,尽力,心安不愧,是个体存于世间的意义。想起有文章抨击人们给大白的尬舞事件。深以为然。当事人作为个体在自己的社会位置上,迎时事,应时事,是其位职责。其对应的身边人若能以日常心态待之,感恩之心藏于心底,将感恩之情融于自我的社会实践中,像涟漪一般,层层推动,递进。良善、担当便会如春里遍洒的种子一般,破土而出,欣欣然茁壮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