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的时候内心有些遗憾,借用票圈一位朋友的话来讲,高伟光,想来也是,如果没有最后的幡然醒悟,在大陆怎么能过审呢,价值取向就不对啊,虽然我认为现实中,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不管之前多么下定决心要金盆洗手,也会被瞬间推翻。
后来和那位朋友交流时说起,是了,一开始女主角也是因为好朋友的一句“小琳老师”才答应辅导她数学的啊。但辅导功课与考场上将写有答案的橡皮通过鞋子传递,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更不用提之后批量收费的钢琴课作弊法。更何况,那场数学考试的试卷想来也是那些有钱人家的小孩一早拿到的吧,通过琳获得了标准答案,这不是一场全班性的抄袭么?
琳
其实女主角这个颜值我是有些拒绝的,板着一张脸的时候让人看不出喜怒,完全不知道她的心意,笑的时候,嘴角勉强扯起一丝弧度,可以说是个十分合格的书呆子了。但就是她,想出各种绝妙的作弊方法,虽然我不想吐槽钢琴作弊法是多么不靠谱,万一听漏一个岂不是GG,还有大家一起抄一份答案,这个痕迹太明显了吧,电影中的监考老师明显故意蠢化,不过倒是没想到草稿纸还有这样的功能。好吧吐槽太多会显得自己很老练。
其实琳作为女主,光环还是很明显的,因为即使做了这么多事,她不过失去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原谅我俗人一个,并不认为她会把作弊所得还回去,那么这一切就只是自作自受了。
虽然我很不能接受女主的颜值,但不可否认她长了一张高级的性冷淡脸,一股精英气质,配上她的能力,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
班克
上面提到了那位朋友对男主角倾注了极深的感情,感受到真实的疼痛。确实班克虽然是电影的男主角,但到结尾时,几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心安理得的结局,只剩班克,他们台风般呼啸而来,把他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又呼啸而过,徒留班克一人,一腔愤懑无处吐露。
因为坚持诚信,不帮同学作弊,甚至提醒琳,结果弄巧成拙,让琳的生意败露,意外地免去竞争环节可以直接拿到奖学金资格;然而天意弄人,只是因为成绩足够好,被小巴设计错过奖学金考试,无法想象他被人打得浑身是伤,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垃圾场,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时内心的苦楚,接受这个提议,是抱有及时止损的心态吧,失去了奖学金资格,至少还能拿到钱。
看到他事到临头,勒索加钱的时候,简直为他喝了一把彩,好样的,算不得以牙还牙,但也出了心中一口郁气。不过少年终究是少年,天生一股正气,因此面临暴露危险时,那般无措。
心疼最后在洗衣房中彻底黑化,想要以此为生的班克,命运之手推着他走上这条路,女主可以大义凛然地说收手吧,因为她还有路,有父亲陪伴着去自首,去面试大学,而班克有什么?需要照顾的母亲,一封退学通知书。即使洗衣房换了新的设备,不再需要手洗,但也只是一间洗衣房啊,他本值得更多。
小巴&格雷丝
虽然成绩不咋地,但这一对真的郎才女貌,貌美女孩和富家公子哥的搭配,承载了本片大部分的笑点。史蒂芬 巴德精彩演讲和极成功的商业头脑可以看出或许小巴不是学习的材料,但他必定能在商场上肆意驰骋。我的观点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抛开作弊这一档子事不谈,小巴无论是在为人还是经商方面都展现了极大的魄力与才能,虽然他一开始的路子不对,但以后的路想来也会是辉煌闪亮。更何况,多少人是冲着主角们一起作弊这个不同于主旋律的梗才捧这部剧的呢。
看够了白莲花,绿茶婊,我们更喜欢心机女,眼珠一转就能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小琳和班克乘地铁去参加考试的那段路上,我仿佛以为自己看到了十年后的他们,如愿留在曼哈顿,大城市里打拼,辛辛苦苦爬了许久终于到了白领精英阶层,两人早已从共谋变成了伴侣,虽然他们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法跨过同小巴那种上流阶级之间的鸿沟。
只可惜,那不过是我的想象,所有有钱人的美好生活背后,都流着底层人士的泪与酸楚,最后掩饰性地给一个皆大欢喜,罪有应得的结局,但这远远不是现实。
我想象中的现实至少是,男女主并肩作战,获得这种不义之财,并且成功出国,改变自己的阶层与命运,当然这其中还会有多少牺牲,又是不得而知了。
其实看完电影最大的感悟并不在男女主作弊这个梗上,而是他们哗哗哗地用铅笔涂抹答案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高中填写答题卡的画面。那一刻,毫无疑问我是羡慕甚至嫉妒他们的,我也曾拥有过那样用力付出就有回报,滴下汗水就能收获成长的年岁,只是时光流转,消磨了那份坚韧,再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只能望着电影,心中隐隐叹息。
铅笔涂抹的不是答案,而是我们用力挣扎过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