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焦虑又苛刻的妈妈,不断纠正孩子行为,并且要求孩子最各种“对的、应该的事”,孩子学会敷衍,不用思考,带着害怕和愤怒应付着所有“他人要求的任务”,到最终体验不到满足的感觉,以及自己完成的成就。
当然,自己的感受也是被忽略的。在与他人关系中,就成为带着委屈的敏感的观察者和对抗者。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因为你要我做,所以我做,我要怎样?不知道。”虚空的生命和拥有虚假自体的人生体验,讨好又指责的人际关系模式,对他人和自己都是如此,被塑造出来了。
一个焦虑又苛刻的妈妈,不断纠正孩子行为,并且要求孩子最各种“对的、应该的事”,孩子学会敷衍,不用思考,带着害怕和愤怒应付着所有“他人要求的任务”,到最终体验不到满足的感觉,以及自己完成的成就。
当然,自己的感受也是被忽略的。在与他人关系中,就成为带着委屈的敏感的观察者和对抗者。孩子内心的想法是“因为你要我做,所以我做,我要怎样?不知道。”虚空的生命和拥有虚假自体的人生体验,讨好又指责的人际关系模式,对他人和自己都是如此,被塑造出来了。
本文标题:赞同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qosq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