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作者: 玄小么 | 来源:发表于2021-01-22 00:15 被阅读0次

今天看到了擅长文言的老刘提的那个建议,他说读一部分资治通鉴,大概三万字以内。

在此篇幅以内,很多文言文句式也有较高的重复频率。大量的重复,属于反复刺激,接受起来也可能比较顺利。

虽然是一部浩浩巨著,其实其中的句式、语法、字词是大量重复的。例如你读过了西汉部分,里面的细节、人物没有记住,但你进入后汉部分时,同样的句式、语法、字词又来刺激你,令你记住其文字的模式。

尝有人对老刘说:做人要像样一点,最好能好好读一读“资治通鉴”,中国人的成败都写在上面了。

三百多万字,逐字逐句地看过,硬啃硬吃,混个眼熟也好。虽然历史知识记不住,但起码能弄懂一些疑难字句,老刘自己是反复地阅读,从而,积累了厚实的文言阅读经历。

老刘说他自己也并非学富五车、饱览诗书,甚至连四书五经都没读全。大学中庸读过二十来遍,论语一直也断断续续读过。其中最喜欢孟子,曾想发奋背下来,决心一直到他五十岁的如今。

至于诸子百家、老子,因为短的缘故他也读了几十遍,还有庄子。大学时候他将史记中的三四十篇读过几遍,甚至还抄写过注释。

自媒体时代,“时势造英雄”,混出流量便成了文言之星。


他总结学习语言,非得大部头不可:“阅读写作跟体育艺术一样,要训练,有体量上的要求:想要古文好,读两遍通鉴;想要英文好,通读英文名著若干部;想要写作好,把莎士比亚戏剧、曹雪芹从头到尾读。”

但现实中谁有时间有条件去熟读大部头……譬如学生,你让他通读两遍资治通鉴现实么?放下一切去读完也需一年,别的科目不学了?

所以他又相对而言,建议读聊斋故事,据说,蒲松龄是司马迁的死忠粉。何况其篇幅适中,最长的也就两千字。首尾浑然一体,相当于一部史记人物传记。

再说,神鬼故事类似民间传说,有兴趣、有动力去看去读,愿意去琢磨它的字词。

老刘建议选择以下篇章学习,他算了,这些加起来,不到资治通鉴三章的量:青凤、婴宁、画皮、娇娜、叶生、王成、向杲、夜叉国、红玉、促织、莲花公主、陆判、伍秋月、西湖主、席方平、梦狼、葛巾。

若单纯地喜欢,我们不妨为了情怀、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而学。一天一百字也行,坚持总是好的。



摘录

典故:

昔日有巨野令者,周君也,尝访老妪,此妪大贤,于国家有功,于苍生有德,晚岁多病,居卧榻,周君执其手问有何求,妪曰:吾思肉久矣,不得。

周君闻之大惭,乃偿妪之愿,乃集群吏曰:“方面无能,使贤者不食肉,我之过也。”言未毕,乃自批其颊。左右见之,皆俯首,有泣者。

嗟乎,周君诚所谓君子也,责己不责人,自掴不掴他,知羞耻,能自省,贤莫大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vy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