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家国大义
易水悲歌,千古留名

易水悲歌,千古留名

作者: 晏然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13:30 被阅读1次

——祭奠滋养武侠精神的勇士荆轲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易水河畔,四座群英高吟慷慨悲歌,为壮士送行。何人不知有去无回?何人不晓此乃以卵击石?何人不为勇士荆轲之大义凛然而动容?

悲壮渡易水,英勇刺强秦,殒命咸阳宫。如此种种将荆轲形象推上历史的巅峰,而荆轲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感慨之余不禁沉思:是什么促使荆轲抱着必死之决心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呢?

我想,大概是现代中国失传已久的武侠精神吧!此武侠非水浒武侠也,它是自由与正义的化身,深深烙印在勇士的骨子上,凝结成了荆轲身上的一股侠气,久久驻留在荆轲不朽的尸骨之上了。唯此武侠精神得以促成此千古留名之悲壮事!

在黑暗的岁月里,侠横空出世,凭自身魅力点燃了人们内心深处企盼光明的一缕希望,大义凛然、义薄云天取代软弱和痛苦,带领人们挣脱压迫的牢笼,奋力争取自由的蓝天。

史记之中,司马迁明显表现出对于荆轲的敬意。其实,司马迁本人也做着侠客梦。苏辙曾如此评价:“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侠客独立不羁的性格,豪迈跌宕的激情,以及如火如荼飞扬燃烧的生命情调,确实令文弱书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使不能“起而行侠”,也要“坐而论侠”。

真如陶公所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荆轲精神也洗涤了无数知识分子的不羁的灵魂,这也是无数文人青睐荆轲,歌咏荆轲,使易水悲歌千古留名的缘故了。

 

作者:儒子

微信:drt2947036246

相关文章

  • 易水悲歌,千古留名

    ——祭奠滋养武侠精神的勇士荆轲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易水河畔,四座群英高吟慷慨悲歌,为壮士送行。何人不知有去无...

  • 易水悲歌

    战国时,荆轲刺秦于易水别离,时人皆白衣相送,高渐离击筑,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激昂,声遏九霄,...

  • 易水悲歌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传奇刺客荆轲的传记,而是中国历史上从神话时代到秦始皇一统中国期间,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合集。在...

  • 《易水悲歌》

    夜,皎皎月光,遍地秋霜,这萧瑟的秋意秋凉! 易水河上,有灯影婆娑;一叶弯弯带篷小舟,漂流水上,风吹处,舟身轻摇。 ...

  • 喜读《安新篇》有感

    润锁杰作成名篇,燕赵风情画图展。 名宦乡贤丰碑立,壮士荆轲易水寒。 水土一方育心性,悲歌千古颂前贤。 英雄儿女白洋...

  • 故事

    在这燕赵旧地!也许,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早已!刻入了骨血。 这里!也着,荆轲别过的,凄寒易水,在这,易水河流淌...

  • 学习唐诗三百首第7易水送别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

  • 来着易水河畔的悲歌

    秋叶乘着风飘然降落在地面,发出飒飒的声响。远处的埙声依旧悠悠传来,如泣如诉,似忧似怨。江面却少见的极其平静,...

  •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陈子龙《渡易水》 昨夜宝刀在匣中幽幽鸣,燕赵...

  • 诗坟词塚|再咏易水情(日更)

    再咏易水情 风啸易水千古唱,千古豪情仍传扬 荆侠短剑终出鞘,渐离歌声始断肠。 幸亏良谋难筹愿,从此天下少死伤。 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水悲歌,千古留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xm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