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手的班级,学生们思维活跃,爱动脑,好问题,让我感到很开心。可有时候有些问题真的是我预料之外的,甚至让我感到哭笑不得。
周二,我是第三节课。大课间在办公室没有什么事,我提早了一会溜达着去教室。刚进教室里,博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笑着说要问问题,我也很高兴,笑着点头示意让他问。在他犹豫之间,又跑过来几个学生嬉笑着围在我身边,我心中想:肯定是这几个又憋着什么事情!博,看看我,又看看旁边的那几个一脸笑的同学,下定决心似的说:“老师,奶牛有公的吗?”我一听,差点被噎住,心想“高二的学生了,怎么这个问题还不知道”,不过没有表现出来,我咳了一声,说:“你为什么认为奶牛没有公的呢?”博很认真的说:“奶牛是产奶的,公牛怎么挤奶呢?”他声音一落,围着的几个学生“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笑得那个东倒西歪,博也在笑着,我一时没控制住也笑了,不过很快我停止了他们的大笑,然后很认真的很认真的给博解释了奶牛为什么有公的。
习题课上,有一个题目问到“调查池塘中的乌鱼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什么?”宵站起来说:“样方法!”我问:“你选择样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宵认真地说:“乌龟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用样方法。”我说:“题目问的是乌鱼,为何要考虑乌龟?”宵说:“乌鱼不就是乌龟吗?乌龟又叫甲鱼,不是吗?”我被他的认知噎住,在我无语的瞬间,宇站起来说:“老师,他说的不对,乌鱼不是乌龟,乌鱼应该是乌贼,又叫墨鱼。”这次,我觉得自己有点石化,脸上不知道啥表情,学生有哈哈笑的,有的讨论答案的,还有说可能是“鱿鱼或者巴蛸”,唉!我举起手示意学生们安静,同时示意宇和宵坐下,然后认真给他们解释:乌鱼不是乌龟,乌鱼又叫黑鱼,是池塘中一种很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一种淡水鱼,更不是乌贼,鱿鱼,以及巴蛸,后几种都是海洋生物。看着一脸释然的学生,课堂继续。
这样的问题虽不是每堂课都遇到,但是类似的预料之外的问题时有发生,这说明学生们是在动脑思考的,只是知识有欠缺。这让我在备课时考虑的越来越多,也督促我要涉猎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让我感到学生们在生活常识方面的缺乏,比如同事提到过在有些地方学生曾把海参当做是植物。这一方面要求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出题者要更加严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