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简书APP躺在手机里已经近一年,如何不是曹老师的建议,也许还要冷落它许久。以前很喜欢在博客写,后来在QQ日志写,微博微信时代就成了碎片化写作,重拾简书,重拾那段在电脑前听轻音乐敲击键盘的时代,创作我的创作。
简书的广告语是“创作我的创作”,我想折叠书便是“创意我的知识”。
这是我带的第四次夏令营,每一次我都希望用不同的形式去融入语文教学,努力达到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偶然间在一篇公众号里了解到了“折叠书”的概念,以主体性学习为目标,进行专题性总结和整理,精美的制作让我惊喜不已。
首先我在夏令营第一天尝试让孩子们用A4纸做一个「四季」的主题书,通过绘画和诗词、儿歌等展现四季的特点。

孩子们在我的建议下通过颜色来区分四季,感知自然的生命轮回。折叠书平均分成的四份恰好分配给春夏秋冬。
课堂上,我们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出了四季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和所学诗词/诗歌,过去的一年,我们通过唐诗里的春天和秋天的学习,孩子们积累的诗词可以运用到今天的折叠书中,关于夏天的诗词我们特意在上学期补充了五首,孩子们也能脱口而出,冬天的诗词对大部分孩子是一个盲点,两位提前预习部编教材的孩子背出了《江雪》和《梅花》,很让我欣慰。



问题分析:①会背不会写(写字量)
②一个假期,很多孩子字体堪忧
③应该提前要求孩子先写字再配图,这样语文的韵味更强!
有了这本A4纸大小的折叠书的小试牛刀,孩子们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如今,无论是教材还是电视节目都在推崇传统文化,所以接下来的课程我按照“中华谣、中华文字和中华节日等”整合进行,起名“中华骄傲”。
大卡纸成为了我们这本折叠书的材料,四小部分内容我计划分三节课进行完成设计。一节讲,一节做,做的过程也成了我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环节。
中华骄傲第一部分:神州谣
根据神州谣按照总分的结构写作方法,我通过百叶窗迷你书的样式设计了这部分的内容,既熟悉了课文内容,也拓展了相关知识。

中华骄傲第二部分:中秋佳节
怎么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嫦娥传说的故事呢,让孩子们给10张长条排排序吧。当然如果文字排序有障碍,可以通过拼图案最终也可以完成阅读任务。孩子们会很认真的阅读自己拼出来的故事。

中华骄傲第三部分:传统节日
课前交流,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让我很担心,除了春节,孩子们说出来的答案都是国外的节日。中华文化的渗透任重道远。
为了让孩子们熟悉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代表性习俗,我设计了时间顺序迷你书➕贴纸的形式,方便孩子记忆。确实有个别孩子不能通过图片区分元宵节、除夕等节日。

完成了三部分内容,相信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感知,我让孩子们回家搜集中国元素,剪下来作为封面设计。




问题分析:①涂色部分影响整体时间,应该建议孩子先剪,再贴,接着完成文字部分,最后进行涂色。
②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符号涉猎面很窄,需要继续拓展学习。
③使用胶水的作品最终呈现会皱巴巴,建议使用胶棒。
这几天的两节课均是安排一节讲知识,一节做折叠书,孩子们趣味性很高,参与性也很强,也许这就是折叠书的魅力,让一些熟悉的或者新知用另一种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在粘贴中重构知识,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相信折叠书会更好辅助我的阅读教学课堂。对了,我们第三本折叠迷你书又出炉了,又有新亮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