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节,还要等着迎接,这在才开始的时候,也是怀着些许期待的。父母说,只有接年,才能过年,谁家不接,就过不了年了。
在我小的时候,只听父亲说,在晚上过了十二点之后,需要放炮接年,但是怎么放炮,又是怎样的方式,却一直放在的我自己想象的脑海里。后来在书上学到的知识,知道年兽要用放爆竹吓跑。虽然年兽是无形的怪物,也必害怕巨响,我便想着,父亲也是在吓走年兽了。
每年大年三十的日子,等到吃完饺子之后,就开始看一些电视,等到真的熬到了不得不入睡的时候,才开始去床上钻到被窝里,我那时,不知自己有没有听到在凌晨时分村庄家家户户放鞭炮的声音,只是等醒来问母亲的时候,她才说我和弟弟睡觉都是死死的。容易被鞭炮的响声吓醒,这是在很小的时候了,后来每年过年都能听到这种声音,便就习惯了。
父母去外地的时候,有几年是没有回家过年的,因此,在那些年份上,就没有接年。彼时自己还沉浸在上了大学晚睡晚起的习惯,即使是寒假在家,也是很晚才醒。至于接年,早就因为生活的习惯而变得暗淡了。
我接年的习惯,应该是在三四年之前,这说起来还真得感谢自己那种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自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之后,我的生活就习惯了熬夜,父亲知道了之后,接年的任务就留给我了。从小开始,每到了晚上就早早的躺在床上,即使接年,也是父亲,而真正自己去接年的时候,感觉反倒更加不一样了。
我第一次接年的场景不禁浮现在眼前。寒风在外面呼呼的吹着,已经逐渐听到周围的村庄鞭炮响的声音了,不用想,这就是接年年的时刻到来了。有的人家在午夜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已经点燃鞭炮了,我心里想着,他们还挺着急的。听到了声音之后,鼓一鼓自己的勇气,我试着从被窝里钻出来,打开门,去盛放鞭炮的小屋子里找出鞭炮,之后,打开大门,到院子外面。
外面便能看到更广阔的景致了,农村就是如此,自从院子拉起来之后,院子里只能看到冲上天空的烟花,只有到外面,才能感受到近处远处地面上的鞭炮。外面的路上也伴着寒风,除了声音,并没有什么热闹的气息。天并不亮,我将一大盘炮扯开,从门口往北,将属于我家的一节屋巷的路边上,摊开了炮之后,就要点炮了。我蹲在炮的一端,边用打火机照亮,让自己找到焾子,一边就理好手里的炮,调整好自己的动作,等马上炮炸开的时候,急速跑开。在精力最集中的十几秒之后,“嗤嗤”声瞬间就窜了出来,我便连忙撤开自己的身子,跑到一边去了。
这是接年的时候,必经的一个过程。我在点了炮之后,看着炮“噼里啪啦” 地炸开,并没有想快点进屋里的意思,满地的金黄火光,就是炮炸的声音了,眼前的场景,就是自己在接年了。我真正在自己接年的时候,想到的是父亲曾经很多次在这个时间起来,出去放炮,我又想自己像父亲一样去接年的时候,也有一种继承父亲的事业的感觉了。
乡村中的风俗又有几何呢?在村庄里的人不知多久才能像二十年前一样都在家里呢?我知道,如今的习俗,总是在人们越来越忙的时候删繁就简了,仿佛只有闲坐着把玩手中的东西,多赚些金钱,多获些娱乐,才算得上生活。
如今的我还在接年,无所谓为了什么,毕竟,在这些乡村的风俗当中,能真正体会的又有几个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