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从来没想过人生到底是做加法还是减法,归根结底,一直以来都无处可加。囊中羞涩是主要原因,而更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囊中羞涩。这话听着很拗口,可实际上它就是这样作用着。我是说,正是因为穷,所以总想着富,也是因为总想着富,反而容易“短视”,继而迫不及待地去行动。不断重复,不断重复,然后加量,直至加无可加。
近日,朋友在我最新的一篇内容下(也就是《计划,从来都只是参考作用》)评论“所以你计划什么时候没有例外地写小说呢”,在这里,我郑重回应一句:“我看见了”。
只是,关于这个问题,我确实很难用三言两语去答复。
过去,我是有个文学梦想来着,或者说在没有炒股票前我也还是这样梦想着。当然,炒股票并不是主要原因,但确实是因为炒股票。前者是行为,后者则是行动。也就是说,在行动过程中,我逐渐明悟:可能恰恰是因为这个“梦想”,以至于我始终无法更进一步。我把梦想放得太高也太远了。
那时候,我很纯粹,从某种角度而言是这样的。我纯粹地功利,既要名,还要利。想的也简单:创作出杰作,借助这杰作赚钱。这样既满足了我的梦想,也解决了我的实际问题。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哪怕负债也在所不惜。我想着,只要给我时间,给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成长,等我成长,最终我会证明我可以通过写作来养活自己的。然而,想想看,之前我就在写,一直在写,写了十余年,我是说,如果时间不足以说明什么,很大概率可能是方法错了。更大的可能性是,我的认识不够。也就是说,我并未全面审视过“写作”和“谋生”的关系,我也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更主要的是我的条件和写作所需的成本,老实说,我没有考虑过成本问题。这就是说,一直写作,一直想赢,却唯独没有去思考怎样的写作才能赢,更不曾思考过我是否符合这个条件。自然,久而久之,我好像忘了思考了。其实不过是被一种信念驱使着——只要我不断写下去,总有一天我会成功的。至于靠什么或者说凭什么?答案只有一个:我在不断地书写。
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很天真幼稚乃至于可笑?就一点也不符合市场规律。或者说,即使有这样的“例外”,它也只是小概率事件。“真正的高手就是顺着市场最简单的方向去”这是从股市中渐渐认识到的。可纵观我的过往,我绝不满足于此。倒像是为了证明自己强大,所以方法管用不是我的能耐,非得我亲自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来才算。也是这样,因此,大概有挺多次,我都将“机会”拒之门外。
开始只是些简单的“故事”,后来是“有价值的内容”,再后来是为产品“赋能”,然后是“包装”人设,以及还有“卖惨”,直到我开始写“短篇”,我好像终于确认了自己可以写小说,这是个很好的开端,距离自己的文学梦想又近一步了?还不够,毕竟只是短篇,我真正的目标或者说梦想是“长篇小说”。它俩可不是简单的由短写到长的关系。这一点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重新学习。只是,越是学习越是心里没底,无论是过去十多年的经历,还是说当时的状态,都不允许我继续这样下去。熟悉我的朋友就知道,我负债十余万,而且当时还逾期了。相当于“社会身份”死亡吧?
后来也挣扎过,去同学那“干工地”,从开始的一百块一天不饿死就行,到后来他开价两百三一天,也还是压力太大。加上当时同学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就不忍心。再后来,我去了工厂,包住不包吃,加上买生活用品,吃饭,喝酒,抽烟,林林总总加起来相当于“花钱上班”。不,准确地说是“负债上班”。索性直接回家。
在那段时间里,自然也还是有在写,只是怎么说呢?和长篇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吧,事实就是没去动笔写长篇小说。
再回到如今,为何我搁置了呢?究竟是计划还是例外?我的答案是,既是计划也是例外。
说是计划,我并未放弃继续书写,更是没有说不再写长篇小说。只是,相较于长篇小说,我目前的处境可能更需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方向,去完善自己的认知。是的,我终是意识到过去的行为有多冒险,又是何等的凶险。在投资界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敢如此孤注一掷,且还是毫无依据,更是毫无底气的情况下,把自己的时间投入进这未知的领域。我是说,除了阅读过大量的长篇小说,我并未真的实践过,我竟敢如此武断地进场。可想而知,即使侥幸成了,多半也输不起。于我这点资金量,于我这个相当年纪,于我这等浅薄的认识,于这个时间节点,真的不敢。这还不是勇气或勇敢的事儿,而是我的节奏,我的性情,乃至于我的才华,它确实不是时机。当然,我还是会去书写的。时间待定吧。
至于例外,当然是一个例外。接触股票市场是一次契机,原本在更早以前我就有机会入场的。但熟悉我的朋友就知道,我历来对金钱看得淡泊,乃至于完全不在乎。我的消费习惯也好,我的生活方式也罢,包括我之所以会负债,又或者说我如今的处境,无不说明一些什么。更关键的是,我梦想着写长篇小说,我竟然花了那么多那么多时间在别的地方努力。这就相当于特别喜欢一个人,然后,就一直暗恋着对方。明明一句表白可能就可以有答案的事儿。当然,写长篇小说还不太一样,它需要一定的训练,也需要磨合,更需要从实践中去完善和认识。只是,就目前情况来说,我需要先把次序问题先梳理好。并不是说“先谋生后谋爱”的关系,而是说如何更便捷,怎样更容易些。如果真的想成为高手,真正该考虑的恰恰不是如何越级挑战,或如何创造神话又或奇迹,而是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轻松做到一些事儿。你走得越快,后来者所能看清的就越少,后来的竞争者也越多,尤其是后者。如果在开始时就费劲千辛万苦,除非你有更全面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建议先简单的,轻松的,乃至于模糊地去大胆往前走去。
这里头涉及一个更大的“博弈”。就我过往的经历告诉我,人生的减法关键在于全面的认识。我是说,无论是知识也好,经验也罢,它最终目的是为了减轻我们的决策成本来着。是的,更准确地说它是一条路径,可它并不直通我们的梦想。除非你的梦想是你现有的。否则,它们就是一种直观的呈现,即不带任何其它的倾向性。就像研究技术面还是基本面,其本质都只是一种直观而已,归根结底还是得落实到实处,也就是你的操作。就这个道理,发仔不炒股票的都知道——那些东西都是虚的,只有能拿到手上的和亏掉的才是实的,操作得当才是唯一。当然,他的说法更简单:市场是即时交易。我当时的想法也只是人们大多都情绪化,但“量化工具交易”提醒我,并非只是情绪化这么简单。就这背后,无论是时机,还是资金量(资金管理),也只是“不患”而已。也就是说,并不见得就一定稳赚不赔的。也正是这样,才有意思不是吗?
是故,我最近就在做减法。计划当然是作为一个参考,做减法也是从计划中去筛选。至于筛选的内容,除却必要的生活成本,然后就是如何盈利了。并不见得是人生赢家吧,就大概率不要让自己过得那么艰难,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又或者在实践的过程。我是说,智慧不正是帮助我们认清现实吗,可也只是认清而已,更关键的是如何选择呢?难得糊涂当然也是一种。
也是这样,我就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东西真的不必太过于苛刻或苛求于己。我们想成为的毕竟不是什么正确的人,也并非完美的自己,而是作为人,作为人的基本,就比平均水平好些就好。就像我过去所说的,如果成功是百分之百,那么,当我游刃有余时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我希望把它匀一点给自己的爱好。前提是,先做到前面的百分之六十吧。至于爱好,目前是调节,未来我希望是享受。
所以,最近在忙什么呢?盯盘,看书,做笔记,泡茶……再就是买菜,做饭……还有就是晒太阳。运动也依旧保持睡觉前三十个俯卧撑,醒来后三十个俯卧撑。嗯,目前来说,大致就是这样。其它的,大概就是建立全面的认识。毕竟,我是奔着做减法来着。先加后减才有得减,才有得选,才不至于选的都是“垃圾”,不是吗?所以,先做到吧,先做着呗。
用我的个性签名的话来说就是:“你必须懂得很多很多,才能简单的生活。”
以上,祝大家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容易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