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阅野的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5-13 22:21 被阅读0次

昨天在线上听了浙大一位老师关于如何理解“佛系”的讲座,受益匪浅。

原来,滥用了的“佛系”一词被完全曲解了,人们一直以为“佛系”就是一切随缘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偏向于消极,而真正的佛学智慧在于不断修炼自身,以达到“觉悟”;在于参透“缘起性空”,看透“真空妙有”;在于理解“造业受报”。

经老师娓娓道来又深入浅出的论述,把关于佛教的一个中心和两个支柱阐述得清晰可解,完全不会因为讨论宗教的本源而令人感到枯燥,反而一步一步引发我们对于自我和人生的思索,有点哲学的意味。

最有感触的是”缘起性空“这四个字,这不仅仅是”一切皆浮云“的看开和洒脱,而是在内心建起一股力量,面对纷繁而多变的世界。当我用这四个字去解释人生中期望发生而始终没有发生的事情时,很能理解那并非无缘无故地不发生,而是某些条件为契合,没有达到恰好如此的那个时刻,于是就还未发生。同样地,当我用这四个字去解释人生中不希望发生却发生了的事情时,也能理解一切缘起有诸多条件契合了,但发生了的存在也终究不会永恒或必然地持续下去,存在的人事物都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如此一想,或许就不会对那些过于具体的人事物耿耿于怀,而放开紧攥的拳头,随其而去,还自己一片广阔天地。

当我沉下心来进入”缘起性空“的观感空间时,我仿佛感到轻盈而自由,周围的空间也在不断向外拓展边界,进入一个无边无垠的巨大的时空。第一次拥有这种类似的经验是那年参加稻草人的山西古建筑之旅,讲解的老师在带领我们进入云冈石窟前,为我们讲述的佛的世界时我被吸入的那种纵横千年万里延绵不断的世界观。这种精神空间的开阔和内心的无限膨胀带来一场纵身遨游,也是奇妙的精神体验。

讲座最后老师送给我们的两句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以出世间的心做入世间的事“,要达到如此意境和高度绝非易事,尤其是”无所住“,于我而言,那个”住“总是在心头抓着我向前,以至于我的内心总是不够澄明,不够宁静。我也将慢慢摆脱”住“的束缚,让真正的”心“生出来,澄静而笃定,了然于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um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