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家的村庄是学校驻地,他家在村庄的西头,离学校近,说近在咫尺,有点儿夸张。但是如果学校的预备铃声一响,他从家往学校步行,来到学校还没上课。
有时候大课间他回家,我们调侃他:又想嫂夫人了,别不放心,老夫老妻的……
我们几个同龄人,凑一起就彼此戏耍,大多时候,嘴上功夫,相互调侃。
老郭爱看新闻,如果当天晚上看到的,第二天早上见面,三句还没说完,他准讲起新闻,特别是大陆与台湾,还有国际新闻,我们只好洗耳恭听,因此,老郭人送外号——新闻报道员。
也许是平时说话习惯了,他口语中肯常带“脏”字,比入“操、他娘的、b玩意……”我们抓住他的这一软肋,调侃他嘴里带“家伙”,有时说的他也难为情。
也许有人担心,他在课堂上这样吗?否!其实,老郭在课堂上讲话一板一眼,大家听的清清楚楚,就是普通话说的欠佳,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又没受过专门训练,因此,所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彼此彼此。
有时候镇教办组织听课,我也去听老郭的课。他每次授课都完成的很好,领导给予肯定,同事口服心服,在课堂上,从来没有失误。
老郭多才多艺,不但京剧能唱,而且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也写的好,用庄户人家的话说,拿得出“门儿”。有时候,课间或不上课的课节,作业批改完成,他就练毛笔字,边写边说,义务讲解,我称他“书法辅导员”。
老郭不老,只比我大两岁,今年65岁,按现在的年龄段划分,他不老。可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叫他老郭,一直叫到现在。
再等十年二十年,叫他老郭,我老了,他更老,但愿叫下去,叫到老态龙钟,叫到有气无力。
岁月静好,我们好好一路同行,好好享受。因为我们留恋这个美好的时代。
2023.1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