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充值了微信读书的会员,19元/月。其实每天对着iPad长时间看书,对眼睛不好,不如买纸质看。今天3:48就醒了睡不着了。躺在床上想给身边的孩子买纸质书。海洋应该能读的进去,都是对谈,好读的。
这是俞敏洪2022年疫情期间直播对谈大咖的第3本整理书籍。我一口气从1看到2又看到3。争取生孩子前看完4哦。哈哈。
这第三本的框架是:
第一部分 文化血脉
岳南 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屈风骨(我对这个人没什么印象了)
郭建龙 这是二次访谈了(郭建龙这个人亲身游历世界,写历史书,精神可贵,出书不断)
许倬云 往里走,安顿自己 (这位老先生很厉害,身残志坚,在历史上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且他这个人治学严谨)
易中天 (武汉大学读书后又去了厦门大学任教,对武汉大学的校长刘道玉的那段让我印象深刻。好校长是珍惜人才的,不摆架子的。)
马伯庸 (他以前成绩不怎么好,小学随父母搬家不停更换学校,高二时一个晚自习,当时古板的校长居然组织高二孩子集体偷偷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哈哈哈,古板的外表下有一颗自由文艺的心。 马伯庸写《长安的荔枝》花了11天时间,当时就灵感勃发,不眠不休11天,整个人处于一种写不过来的状态,脑子里的想法拼命往外涌,打字都打不过来,一口气写完了。这本书读着也最让读着觉得轻松,写得也轻松,就是心流的体验吧。)
苏沧桑 (我要记得去看她的纪录片。)
余世存 (印象不怎么深了。)
第二部分 成长陪伴
赵洪云 (《爸爸与小孩》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理科男爸爸温柔对待孩子的,这里我还单独看了记录片《冈仁波齐》11个人为了虔诚的信仰,耗时一年,从家出发,走上朝拜的道路,三步一叩首,从冬天走到冬天,期间,一个大肚子孕妇路上生了儿子,后面背着儿子朝拜,整个人趴在地上,额头触地,那种跪拜。一个叫赵培的老人,终身未娶,临老,想走一遍朝拜的路线,晚辈帮他完成了心愿。在去朝拜的路上,老人一天睡觉,天亮时,同行的人发现老人安然地离世了,那种安详。多说一点,我在2016年的春节,独自一个人乘坐上海到拉萨的直达车去了西藏,过了一个藏历年,可能当时是因为看的茅盾文学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就好奇天葬这回事,其实去了也没有看到。但是当时八廓街上在雪花飘飞中虔诚朝拜的藏民让我久久震撼,太不可思议了。人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活得特别笃定。)
周成刚 (俞敏洪老师的初中同学,去澳大利亚留学,后来在美国BBC工作的,最后回来协同俞老师一起创办新东方的元老。新东方对外业务的对谈,都是周成刚出面。两个人从高三复读班认识,一个班长,一个学习委员,一辈子的友谊。了不起。)
吴军 (印象不是很深了)
王立铭 (印象不是很深了)
许知远 (好像挺有名,但我百度之后也没有很震撼的收获,单向空间书店)
第三部分 商业思维
任泽平和薛兆丰 都讲经济学和商业思维,但我的感受是前者谦虚过分,我读下来的感受不好。后者让我对罗振宇的“得到”和得到里的课程非常好奇,而且决定往后改听“得到”课程。我听樊登读书4年多了,这个app陪伴我走过了人生最低谷,我很感谢。回头看人生,那些都不是事。
最后一位对谈的大咖是王志纲,这个人太厉害了。深度参与了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是个战略家。我百度后,对他的事迹太惊讶了。他的《大国大民》我要看看。
好了,这就是我一口气看完3的记忆碎片。
我在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这里,知道人节食可以减缓衰老。希望今后我们都可以吃七分饱。
今天2025年10月20号,我要去产检,确定住院时间了。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在倒计时。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想,儿子就叫曹湛,女儿就叫曹凝。哈哈,这是我单方面的想法。“湛”这个字是我读俞老师对谈录里看到的“湛庐文化”,技艺精湛的意思。这是我的美好愿望。
希望一切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