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北面那儿的照相馆,今儿又去了一次,感觉又变样儿了。
刚到小城的时候,这家照相馆应该还是属国营单位的吧,在著名的青年路上,好像有间儿楼上下的(又记得好像是老月城广场北侧)。二十几年了,不太敢确定了,连名字都不一样(原先那个是红光?现在,是丽都。)
但是老板的脸,没变呀,所以一直认为是一家儿的。
最初去它家拍照,都是因为报名考试需要一寸或者二寸照,于是几乎每年去一下。洗八张的,从黑白的,到彩色的,每年的要求也不一样。
于是,有底片儿的装照片专用的小袋子,我有好几个,上面有照相馆的名字。
等人民公园这儿开门面儿的时候,我已经在公司上班了,会隔年会需要寸照啥的,还是会去光顾。
原先那店里的布置,每次去都有些微的变动。
店里会有许多照片展示,什么领导人来小城的照片,什么著名学府的毕业照,什么某某著名演出的演出剧照,也不是我看得仔细,是那些照片它都有介绍,有些还是被特地放大的。
当然最好看的还是一些孩子的照片,笑得那样可爱的,会在许多年过去还会羡慕墙上小孩子的父母真是有心,让摄影师留下孩子最珍贵的童年。也有各种年龄女性的艺术照,就像过去挂历女郎的那种。
后来有许多机器,就是制作照片专用的一些机器;有玻璃的柜台也换了;再后来底片换成了光盘,付款变成了扫码;如今再看,机器也不见了,只剩下电脑。
在想,可能技术越来越先进,分工越来越模糊还是越来越精细?我也不知道怎么概括。我都能随便拍视频自娱自乐了,寸照这个技术现在网上也是许多介绍,还有上次换驾驶证,照片都自动软件摄取,根本就不用跑照相馆这一茬儿。
之前写老家的照相馆,也是担忧科技与人的就业的某一些矛盾方面。但是一说要寸照,还是会条件反射的想去正规的照相馆让专业的师傅摆弄才放心。
说到这,又觉得当老板,尤其照相馆的老板,这脾气得是相当的好。就像这家儿这位老板,除了感觉特别与时俱进,好像每次去都是雷打不动的不温不火,从来感觉不到他的着急,说话声儿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像蚊子般大,生怕吓着人。这性子,适合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