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罗胖60秒:为什么问题比答案重要?
1.我们经常说,问题比答案重要。这句话听着有哲理,但估计很多人心里是不服的。有答案多踏实啊,光提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有什么价值呢?
2.最近我看到一个例子,算是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了。比如,我对人工智能,就是Siri之类的软件说,“张三在哪里?”通常,这些软件要么就会说不知道,要么就会给一个莫名其妙的答案。但是,我要是跟任何一个大活人说,张三在哪里啊,不管这个人什么文化水平,他应该都会反问我:你说的张三是谁啊?
3.你发现区别没有?智能机器再强大,也只能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回答问题。而人的能力就在于,他不会陷在一个框架里,他会审视这个框架,提出一个新问题。比如刚才这个例子里的“张三是谁啊?”
4.你看,不受既有的目的手段框架的约束,这是人所独有的特点。所以,问题比答案重要,这句话的内涵就是,人类比机器要高级。
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经常会被拿出来说事,各种分析理由也很多。从今天这期的《罗胖60秒》可以看出罗胖的结论是问题比答案重要。如果这是对的,既然是一个对的事情,一个人不知道可以理解,一部分人不理解也可以理解。中国大多数人不理解那就一定有背后的原因。那我也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胡说八道一下。
先讨论一下,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什么的答案才是好答案。
先讨论什么样的答案才是好答案,一般来说答案要具有确定性,唯一性。因为好的就要求答案向唯一进发,如果答案不唯一,那说明还是不是最好。这样的答案其实就是有限游戏,一个好答案出来了,游戏结束。得到的脱不花做的《沟通训练营》的底层逻辑却是来自一本《无限游戏与有限游戏》的书。沟通让沟通双方变成无限游戏,其实答案也一样,一个好答案可能引起更多新的问题出来。这就是《好奇心》的谜题与奥秘的区别。
好问题就是应该没有答案的,因为答案是主观的,就是说好答案可以价值判断,不同的人可以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样才好一直思考下去。辩论赛里的辩题一般出的题就属于这样的题目。如果出一些事实判断的,用科学研究,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唯一的答案,要么对的,要么错的,可以证伪。那还辩论什么啊。直接做个科学报告,结论给你好了。
你一定会好问题也可以是科学问题,是的,就是哪些反常识的问题,才是我们要问的,这个事情怎么这么奇怪?因为可能还没有现存的答案,不是搜索一样就有答案的。需要我们打破思维的牢笼,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这样问题也是好问题。但这样的好奇心已经被应试教育磨灭的差不多了。
科学史专家吴国盛教授说:一匹马,只要拉磨一年,就不可能再成为千里马了。
千里马需要的是自由,必须在辽阔的大草原驰骋,毫无约束。但我们的孩子呢?他们靠的是良好记忆力、是循规蹈矩,是听话,从小到大他们就不能任性自由,也不敢越任何规矩,突然到了大学读了博士了,你让他们去创新,可能吗?
北大教授郑也夫就说过:“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
拉磨一年都不可能成为千里马了,何况我们的孩子拉了十几年的磨了。
孩子有太多的为什么?结果天天拉磨,千里马就这样变成一会拉磨的驴子了。好了我也是一头拉磨的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