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书呆子”“画饼充饥”“空想”,身上有着这样标签的人,其实是缺乏某种关联力导致的。
关联力与类比思维有关,或者准确的说关联力是类比思维所具备的能力。
关联力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相同抽象层面的借鉴是为横向关联力,而把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领域,或把个别现象抽象化的是纵向关联力。
在《类比思维:轻松实现认知跨越》(以下简称《类比思维》)中,作者揭秘了“书呆子”的由来。
有着上面提到的身份标签的人,一般横向关联力超群,而在纵向关联力上却极端缺乏。
谈到“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马谡,饱读兵书的他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得不让人唏嘘扼腕。
如何避免这样的悲惨结局呢?
那就是多多训练类比思维,结合横向关联力来强化纵向关联力的训练。《类比思维》的作者特别强调横向关联力和纵向关联力不可偏废,二者必须结合练习。
关联力与联想相关,联想是类比的一种,类比的另一种是借鉴力。类比的思维原理是不明推论,与科学推论(严格的逻辑性推论)不同,换句话说类比是不严谨的推论,类似于提出假说。
隐喻是是类比的语言表达方式,当其他表征水平相同,借鉴本体的喻体与本体相距越远,则隐喻越高明,此时我们说借鉴距离越远。
借鉴距离既是隐喻价值的判断标准,也是类比思维高下的判断依据。
类比思维最基础的是寻找“结构性相似”的过程。这种结构性或构造是基于具体现象的抽象概念,形而上的构造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实际价值。在这个层面上具象和抽象是合一的,纵向关联力与横向关联力也是统一的。
就像类比必需具备抽象化思维能力一样,创新创造必需还原或应用于具象层面。
可以说“书呆子”也好,“纸上谈兵”也好,忽略或忽视具象层面的思考,无法将抽象化概念推衍或应用到具体现象层面,是这类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作者看来“杂学博士”或“窄路行家”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类比能力(关联力)不足。
《类比思维》分析了应用于工作中和科学领域的类比,从类比的概念、原理着手,试图揭示类比寻找“结构性相似”的思维模式。用抽象思考者的思维结构阐明类比所必需的抽象化思维能力,并建设性地提出培养类比思维的方法。此书为思考者指明了创意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