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我多少有点标题党了。
这里说得住在盒子里,并不是指人的身体,而是人的思维。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思维盒子。
01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思维盒子?
一个咨询师,给了在座的每个人一张印有黑白图案的纸板,让大家按照纸板上的虚线把纸板平分成三个矩形。
咨询师让大家来挑战把这三块纸板拼成两个马背上的骑士图案。
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一个人完成挑战。
当答案揭晓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很意外。
因为只需要把纸张换个方向就可以拼成了,大家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受到了纸张上面的黑白图案的影响。
而这个在暗中限制你思维和想象力的图案就被称之为box,也即是盒子。
如何地意识到这个盒子的存在,从而打破这个盒子或者是跳出这个盒子,值得每一个深思。
每个人受限于自己的环境和行为习惯,很难意识到这个盒子的存在。
比如我们一直从事建筑行业,我们所接触环境几乎都是和建筑有关,我们的思维就很容易被限制在建筑行业的思维里面。
如果你一直从事财务行业,那财务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这个盒子。
如果我们很少出国,那么国内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就是这个盒子。
......
这样的盒子很多,每个人的形状大小甚至是颜色都不尽相同,但是,盒子的存在却是相同的。
思维盒子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至少在盒子之内,我们有着更加舒适的环境,适应着盒子内的一切规则和习惯。
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
所有的舒适区,终有一天都会被打破。
如果我们不能提早地意识到这个思维盒子的存在,等到舒适区被打破的那一天,也就是我们茫然失措的那一天。
这些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科技的发展,让我感到害怕的一个词叫降维打击。
你甚至是不知道,竞争从何而来。
或许昨天你还信心满满地想要大展拳脚,明天可能公司都突然破产清算了。
当你还在筹划着自己的幸福计划时候,突然间就收到了裁员的通知。
即便是没有受到这么严重的冲击。
也许当初费尽了心血,好不容易等来了升职的机会,却发现最后被新来的年轻人取而代之。
不是只有改变人类的事件才可以被称之为“黑天鹅”,我们的生活之中,处处都充满着黑天鹅。
舒适区理论把人的环境分为舒适区,延展区和恐慌区,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从舒适区进入到延展区,把自己的能力逐步地提升。
如果一直沉浸在舒适区内,很容易直接进入到恐慌区。
02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日子过得很舒服,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
所谓的居安思危,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就要跳出盒子,进行盒外思考,破除自己内心的障碍和限制。
人之一生,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性更加的重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想要跳出思维盒子,首先还是要尝试着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处境,用一种空杯的心态去感受自己之前的环境。
只有敢于舍弃自己之前拥有的东西,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思维盒子。
为什么很多公司喜欢招聘年轻人甚至是毕业生?
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新生力量会带来一种新的思维。
而老员工则更容易陷入到自己的固有思维之中,行为做事看问题都有着一定的惯性思维。
年轻人则没有这个限制,从而更容易看到公司的局限性。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我这个纯甲方经验的人,去做乙方到底能不能适应?
经历了最近的几件事,我发现,其实纯甲方经验的人容易困在自己的甲方思维盒子里。
何为甲方思维?
在我的意识中就是结果论,追究的是结果,过程中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样来说不是挺好吗?
直到我最近和朋友聊天,他告诉我,乙方更多的是看成本做事,有多少钱我办多少事。
原来,甲方是花钱的,更在乎自己花出去的钱值不值得,而不是首先去考虑这件事到底有多难。
而乙方是挣钱的,你给我的钱不能满足你所想要呈现的结果,那我就只好对不起了。
我得先保证我的利润,而不是先去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你做成。
当然了,这谈论的只是两种思维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这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其中的巨大的差异。
当然了,这种小范围的讨论肯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是这个思维盒子的限制还是非常大的。
03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那些曾经成就你的东西,最终会反过来打败你。”
这句话我也品味了一段时间,这句话其实也是对思维盒子的一种解读,我们要深刻地养成盒外思考的习惯。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种空杯的状态。
空杯才可以更好的容纳更多的东西,才可以更好的接收所有可以接触到的信息。
有意识地甄别其实更容易陷入思维盒子,从而导致错失很多更有意义的信息。
孔子曰:“吾一日而三省吾身。”
我们每日也有必要养成野外思考的习惯。
只有不断地跳出原来思维的盒子,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第一时间的感受到,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试想,如果不是前几十年我们生活得太过于安逸和舒适,思维的盒子里从来都没有过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当疫情这只黑天鹅突然而至的时候,怎么会有如此多人的狼狈不堪?
未来是个什么模样,我们不得而知,也很难判断。
当我们打破了思维盒子之后,养成了盒外思考的习惯,我们就会多一分应对未来的能力,多一分应对未来的底气。
盒子再大,再好,终究还是有边界的,只有勇敢地跳出来,才可以看到更为宽阔的天地。
文末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顽童论世,更多有思考,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