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的故事由一个疑似富二代杀人事件为背景。引出十二个学生家长对此次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疑罪从无。但是这部影片一开始由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代表以11比1的结论判定有罪之后,因8号陪审员把证据和证人证词中存在的各种漏洞而引导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的看法。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拷问中,他们一个一个开始走出先入为主的对富二代的偏见,认真思考之后慎重投出“无罪”的票。
影片是借鉴美国1957年拍的电影《十二怒汉》,里面也融入了中国现代的国情,包括地域歧视、仇富心理、传统孝道、跨年龄爱情等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百态。这十二公民的职业也是各行各业,有以前混社会的、保安、富商、小卖部老板、教师等等,还有这个案件里最关键的证人证词是由一个瘸了的独居老人和一个近视眼的女人提供的,但是却因为两位生理上的不足而导致他们所提供的证词不成立也不可靠,有说谎的嫌疑。所以,到最后,每个人都被说服,戳中内心深处的痛楚崩溃之后抛弃了偏见,开始正式案件本身的意义。
是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经历了自己的故事,在看待事情和人物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带入了自我主观意识。所以,这个电影最后的结果全阵倒戈,就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比如大学生坐上豪车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是骗子,比如大街上向你推销商品就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搞传销的……太多太多的先去为主的观念主宰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看待这个世界的人时都存在一种无形的偏见。就好像大家一提到富二代就联想到自私、浮夸、挥霍无度的标签一样,每个人的脑海里就是因为这样的局限思维而限制了我们的思想发散。
其实,思想是一种主观体验,与年龄、与家庭背景、与性格,也与价值观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以后我们在看待事物的同时要反向思维,不能一味地从众地认为别人“有罪”,要通过接触、了解、深入理解分析来综合判断才是最正确明智的选择。不要先入为主,也不要带有偏见,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个世界。给予世界一个深思熟虑的看法前先给予一个善意的微笑,说不定这个世界会回报你一片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