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董桥谈静农—“字源”

董桥谈静农—“字源”

作者: 江南跛叟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20:40 被阅读28次
书写者台静农 也

      好几年前我编《明报月刊》的时候,有一天在台湾报上读到台静农先生写的《伤逝》,十分喜爱,写信请他准许我转载。台先生回信说,《大成》的沈苇窗先生早已经来电要转载那篇文章,还请他写了《伤逝》两字;"此一小文,两处转载,似可不必,尊意以为如何?"结果《明月》当然没有刊登《伤逝》了;我倒保存了台先生那封用圆珠笔写的短简。

董桥谈静农—“字源”

      我始终没有见过台先生,却求得他给我写了一幅字。字一直挂在书斋里,晨夕相对,慢慢结交了台先生,先是淡交,后来竟深交了;人化成字,字成了人,七十三个字,字字都是我眼中心中的"台先生"。

董桥谈静农—“字源”

      我常想,字好字丑,难有定法,眼看心喜,就是好字。惦念一个人,一旦盼来了片纸只字,明明是涂鸦之作,也爱不释手;既然话都不投机,再漂亮的字看了也不会惬意。我很相信人讲人缘,字也讲缘。画大概也一样。每当张大千生日,台先生画一小幅梅花送他,张大千很高兴,说:"你的梅花好啊。"最后的一次生日,台先生画了一幅繁枝,求简不得,多打了圈圈,张大千竟说:"这是冬心啊。"

董桥谈静农—“字源”

      张大千说台先生是"三百五十年来写倪字的第一人",那是中国传统的评价说法,仿佛好字好画非要有源头有师承不可。写字练基本功临摹前人遗墨,当是很有用的,不过最终还是要写出自己的精神个性才好。我看字也常常带着很主观的感情去看,尽量不让一些书法知识干预自家的判断;这样比较容易看到字里的人。

董桥谈静农—“字源”

      台先生的字我看了觉得亲切,觉得他不是在为别人写,是为自己写。他的字幅经常有脱字漏字,但并没有破坏完美的艺境,可见他的99lib·net书艺已经轮回投进他自己的人格世界里。钢琴大师荷洛维兹晚年弹琴也经常弹不准几个音,却能保住了整首曲子的独特气势,他说他不计较这些:"我是荷洛维兹!"

董桥谈静农—“字源”

      台静农的字是台静农,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许多地方回执得可爱,却永远去不掉那几分寂寞的神态。这样的人和字,确是很深情的,不随随便便出去开书展是对的。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满满挂在展览厅里毕竟有点唐突。台先生一定会说:"似可不必。"

董桥谈静农—“字源”

      沈尹默的字有亭台楼阁的气息;鲁迅的字完全适合摊在文人纪念馆里;郭沫若的字是宫廷长廊上南书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台先生的字则只能跟有缘的人对坐窗前谈心。我天天夜半回来,走进书斋,总看到他独自兀坐,像有话说,又不想说。台先生一直在那里。

                      董桥巜字缘》

相关文章

  • 董桥谈静农—“字源”

    好几年前我编《明报月刊》的时候,有一天在台湾报上读到台静农先生写的《伤逝》,十分喜爱,写信请他准许我转载。...

  • 董桥

    董桥,台湾外国语文学系的科班出生、伦敦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年藏书家、英国藏书票协会会员。 董桥的散文在台湾流行了几十...

  • 董桥非桥

    重新翻读董桥的《英华沉浮录》,仿佛上了堂生动的语文课,深感自己之前中文底子的脆弱与浅薄,都不好意思拿自己的文字当众...

  • 赵州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桥的字源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出示桥的演变过程。 2.课件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3....

  • 古色古香书,怀人忆旧文,倾心收藏人

    ——读董桥《小风景》有感 “你一定要看董桥”,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出自八十年代末期香港评论家罗孚的《读书》。董桥的散...

  • 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桥,朱雀桥边野草花。董桥,笔下写尽朱雀桥。1942年出生的董桥,旅居台湾和英国。他的文字既有英美散文简单直白...

  • 读董桥

    片段 翻开《旧日红》,旧时的美好一一映入眼帘。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甚至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民国风物在董...

  • 董桥写字

    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香港美国新闻处...

  • 2017-06-16

    我和青农谈场恋爱

  • 2017-06-16

    我和青农谈场恋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桥谈静农—“字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yl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