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丨纸上电台:偷取宋词一缕香
宋词,像一株兰花,散发着清香,从历史深处飘来,醺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每当中秋佳节,我们会吟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毕业送别时,我们会在纪念册上会写上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游览西湖,面对眼前美景无法用言语表达时,我们会想起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宋词就是这样镶嵌在我们的文化中,渗透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拾得一鳞半爪,就能使生活变得雅致。我常想假如能和宋朝文人结为朋友,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周日的晚上八点,我的愿望实现了,雪花如糖老师用纯净甜美的声音,在纸上电台介绍来自宋朝的嘉宾:柳永,苏东坡,陆游,李清照,朱淑真……一一给我们认识,同时为我们讲述《关于写历史、文化、人物随笔的体会》,这堂课不仅让我重新发现宋代词人的风釆,同时也得到写作方面的启迪。
一、写作要有知识积累
雪花如糖老师说:“写历史人物首先得尽可能搜集到他的原始素材和第一手资料,有依据的二、三手论文”,了解人物的各个方面如:亲情、爱情、求学、赶考、做官、作文、交游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就像大厨做菜,食材丰富,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全面认识一个人的前世今生,才会塑造出血肉丰沛,形象饱满的有生命的那个人。
曾经听过崂山道士的故事,道士招待客人,天色已晚,便用纸剪出一个圆形往墙上一帖,顿时小圆纸变得像月亮一样明亮。剪个美人吹口气,美人就走了出来用歌舞助兴。道士的道术,在我看来应该就是一个优秀作家的文笔功力,在纸上写出月光的皎洁,塑造有生命力的美人,读这样的文字就仿佛美人活灵活现在月光下歌舞一样。把人物写活,触手可及,这就是写作的道术。
写历史人物如此,写现实人物同样如此,环境,着装,说话,走路,行事,像工笔画一样的细节描写,都要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所受的教育。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晴雯虽然有相像处,但读起来绝不会搞混。柳永和秦观都是婉约派的词人,但两人的词区别很大。柳三变“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生的才气全化成轻歌艳词,秦观的人生比诗词忧郁,他写“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写作要选准角度。
新闻报道中,角度的选择很重要,直接决定能否登报。比如一场特大火灾,记者们选择的角度,往往是消防战士勇敢救火的场景,领导及时到场亲自指挥的特写,而不会写现场的混乱状态。文章要吸引读者眼球,角度同样重要。
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取舍素材取决于你的角度。棉花如糖老师说:“写苏轼时,把他置身于娱乐圈,上篇写他和歌伎的故事,下篇聚焦于婚姻家庭,梳理他与三位王姓女子的关系”。这样的角度用情作主线串起一个个故事,用故事和诗词来刻画他的有情、豁达、乐观和才华横溢的性格特征,苏轼的人物形象立马跃然纸上。
选择角度实际上包含在立意之中,在下笔之前,首先要决定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其次要考虑这个主题是否受读者欢迎。这二点都很重要。文章是给别人看的(自嗨的文除外),假如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就设身处地想想自己,我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标题吸引我,什么样的内容会吸引我?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就能找到写作的方向。
三、写作要坚持自己风格。
写作大多会从模仿开始,分析畅销书的写作方法,或者名师名篇的结构布局,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这本是提高写作技能的一条捷径。雪花如糖老师说:“不可邯郸学步,别人走路姿势没学会,自己的步伐倒忘记了。”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不同。李后主当皇帝的时候写的诗词都很艳俗,亡国后写的词才真正达到最高境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这种人生经历写不出这样的好词。写作就得写自己熟悉和理解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情和感悟。
对待相同的题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写法,同一个人,年轻时和年老时眼光也会不同。“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就写出了少年、老年的心态变化。我们不用刻意追求超出自己年龄段的假深刻,只要写出自然流露出的真感情,就会打动读者的心,就是好文章。
雪花如糖老师说:“取悦读者之前,先取悦自己。只有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着你,让你投入大量的时间,投入感情,让文字像血液一样汩汩地流淌出来。”这句话仿佛是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有兴趣且开心,才是坚持写作的动力。用自己的语言,写心中所想,变成自己的文字,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唐诗是座高山,后人难以超越,宋朝的文人很聪明,没有一味地跟着唐诗走,而是开创出自己的风格,以词曲来抒情表意,树立起了宋词的丰碑。宋词不仅长于抒情,韵律优美,而且教会我要创新,选择适合时代的文学体裁和语言来创作。只有那些反映时代风貌,流露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打动读者的好作品,才是我写作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
拜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