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作者: 小机关里的大机关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4:23 被阅读81次

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常在机关应答人

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马金凤位列其四。

从唱腔上来说,作为一个流派,虽然屈居第四,但从艺术生命来说,马金凤确实是一个不老的常青树。

无疑,无论是与常香玉这些当时的齐名人物,还是依然健在、同时出名的苏兰芳等人相比,马更值得人们羡慕。

因为,马金凤长寿、健康,且始终没有离开舞台太远,哪怕只是在舞台上露个面、“只挂帅不出征”,这已经足够鼓舞人心了,至少对于观众来说是这样。

常香玉说戏比天大,但对于马金凤来说,视艺术如生命,并不为过。

为了艺术,她付出的也不少。

据马金凤自己介绍,她的嗓子原来并不好,而且个子也不高(这个马老师自己多次说过,我们也能看出来)。

所以,单纯从先天的条件来看,马金凤成名成角确实困难重重。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金凤为了能够有一口饭吃,确实豁出去了。

先说嗓音。

刚开始,马金凤的嗓子确实不行,当然,更可能是当时的教学水平问题(比如,电影《老腔》里男主的老师让男主喝了一个月的童子尿,只是为了所谓的嗓子不哑,或者说倒嗓)。

马金凤很小的时候为了吃饭,只能在戏班讨生活。

为了能够把嗓子喊出来,据马金凤讲,她母亲每天天不亮都领着她到自己父亲坟头上(实际上,她父亲作为穷人原来是没有坟头的,只不过是挖坑埋下、有个标记而已)喊嗓子。

这样,她天不明到父亲坟上喊嗓子,她母亲则给父亲坟上填土。

经年累月,嗓子喊出来了,父亲坟头上的土也填好、成为高高大大的一座坟了。

在这次访谈中,当时的马金凤已经80高龄有余,常、陈、崔、阎都已不在,马已是见惯风云变幻、兴衰荣辱,语气平静。

只是,不知道,作为一个流派的开创者,马心里是心潮澎湃还是心如止水。

嗓子是一个戏曲演员,特别是对于河南梆子这样一个特别看重唱腔的剧种,是天大的事。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豫剧好像忘记了念、做、打,特别是在农村,老百姓评价一个演员,就看你的唱腔。

为了有一个好的嗓音,马金凤2009年在接受朱军的采访时说,她每次演出前,都会喝一碗自己搅的面汤。

但是,更让人震撼的的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嗓子不出问题,80多年来,她从不知道冰激凌的味道。

其理由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是知道吃冰激凌对嗓子的危害,而是不知道冰激凌对嗓子是否会对嗓子有危害。

为了自己的嗓子,确切的说,为了自己的艺术,马金凤放弃了大多人甘之如饴的感官快乐,即便这种感官快乐不能证明对自己的艺术有危害。

而放弃,只是因为这种快乐的不确定性。

试想,有几人能做到?

而与之相反的是申凤梅老师,申凤梅老师被周总理誉为“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申凤梅塑造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诸葛亮系列,还是李天保、李世民,现在听来,依然是余音绕梁、三月不止。

只可惜,音虽在,人已逝。马在后辈问及申凤梅老师个人生活习惯时,曾经这样说道:“唉,她有嗜好”。

所谓“嗜好”,吸烟、喝酒而已。申凤梅老师,确实像现在的女汉子,仗义、好爽,到一个地方演出,地方如果吃饭时候以烟酒伺候(那个时候,戏曲作为文艺宣传的一个重要工具,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绝不推辞,喝到高兴处,经常会说:“我要给后厨的师傅们见个面。”

这个见面,不仅是说说话、表示感谢,而且有时候还会以酒致敬,甚至还有酒后的演唱。

即便没有酒宴,即便是慰问到偏远地区,只要有人愿意,哪怕一两个人,申凤梅也会面对面唱一段。

90年代,河南文艺汇演,轮到申凤梅上场,她给自己身上缠了很多海绵,马金凤老师就问缘由。

申凤梅说:“姐,你摸摸你妹子身上还有肉不,不绑这东西,你妹子蟒袍都穿不起来了”。

殊途同归,那个时期,为了艺术,她们都挺拼的!

马儿女双全。

儿子应该是排行老三。

记得一个资料介绍中,有几个情节,可以作为记录。

一笔钱。马的儿子,六十年代前后,应该很艰难,写信给马,想得到鼓励,马只寄去了一些钱,好像片字没有。

一面镜。在回忆母亲时,马回忆起母女深情,说整天洗衣服的老太太,给自己留下了一面铜镜,让自己时时能检视自己。

一片情。

和常香玉一样,当时的马把儿女抛到了一边。

据女儿讲述,大致如下:当时,马在洛阳工作,儿女和姥姥在郑州,儿女记得的只是姥姥,(马)给他们的印象是,半夜里回来,很快又离开,自己的成长记忆里只有姥姥。

马对艺术的执着真是无以复加。

据其女儿介绍,80多岁时候有一次大病,周围人都不认识了,包括儿女,但是,如果一旦以其唱词呼唤,马上能够对上、醒过来!

老太太已经90多岁了,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其业余生活,答曰除了练功(唱念做打),就是在电脑上打牌。

为什么打牌?其原话现在依然记得,老太太问:三儿,那个叫什么?

三儿(其子):**游戏。

老太太:对!对!就这个!看这个可以锻炼我的眼神(梅兰芳曾收其为徒,梅为了锻炼眼神专门养了一缸鱼)!

主持人当时乐了:老太太,你这一辈子没有其他活动,就只为了唱戏?!

还有一个奇迹,80多岁以前,老太太牙口是整齐的,头发“如同墨染”,但没有染。

后来,没有关注,不知道如何。

马很大气,也很家常随和,记得有次在某次晚会上露面,是这样说的,“人老了,唱得不好,多担待,大家见个面妥了。”

大家不由得莞尔。

常说机关职场事,偶尔读史、看戏,形成文字。我是“常在机关应答人”,在“小机关里的大机关”(yueyangdehua)等你聊天,以鸡毛蒜皮来展示体制内的机关,也欢迎你来围观。

相关文章

  • 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常在机关应答人 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马金凤位列...

  • 豫剧大师马金凤为什么成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徒弟?

    马金凤。 在听到这个名字时,年轻人都会问一句,这是谁呀? 那可是豫剧领域的传奇人物,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弟子,名副其实...

  • 随书人物日更day19-铮铮铁骨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来教梅兰芳唱戏,但是梅兰芳总学不会,老师觉得梅兰芳没有天赋,眼睛像死...

  • 怕什么,做什么

    陈凯歌的《梅兰芳》一个情节让我心动。梅兰芳说:“这辈子,我最怕的就是不能唱戏,现在,我决定不唱了。” 说这句话不是...

  • 爷爷在天堂听梅兰芳唱戏

    “小易啊,你赶紧回来吧,你爷爷这口气就是断不下去呢,看来是一定要等到你来呢。”母亲的电话一落,我马上让先生过来单位...

  • 2017-07-08

    豫剧六大名旦马派“帅旦”创始人、洛阳牡丹——马金凤 豫见文化 5小时前 · 头条号视频作者 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

  • 金凤

    金凤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俩同龄。 由于父母的不重视和家庭条件的限制。金凤没有读过书。这成为了她今生最大的憾事。 当...

  • 我小时候接触的艺术

    5月29日那天,看到网络上发布的一条新闻:著名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病逝,享年100岁。马金凤大师,对于这个名字...

  • 这徒弟

    这徒弟只认为是师叔祖用生命封印了缺口,戴孝三年,三年后下山游历见鲤鱼跃龙门,身上有一块鳞片和师叔祖的一模一样,于是...

  • 豫剧大师马金凤

    今天往返济南,到东营已是晚上九点。 惊闻噩耗,一代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陨落。 马金凤老师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更客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唱戏,作为梅兰芳的徒弟,马金凤一辈子不敢尝这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fr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