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心起点,馨情境。
今天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语文第12课——《种瓜得豆》,一篇科普说明文。
和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在自觉地朗读课文,这个情景让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已经自三年级起就养成了课前朗读的好习惯,我悄然打开PPT,踱步至讲台,书写本课题目,然而就在下笔的一瞬间,我似乎有了一个灵感——“挖坑”,我将题目写成了《种瓜得瓜》。
我转过身,同学们依旧沉浸在这美妙的琅琅书声 里,并没有人注意到的的“小把戏”,我的心里暗暗得意。
接下来,我示意同学们停下来,上课正式开始,事情似乎进行的异常“顺利” ,同学们的表现和往常一样:认真,专注。而我的心里却有一丝小失落,于是我刻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本文的题目,你们能产生哪些疑问?我特意用手在黑板的题目上划过去一道弧线,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
“种的瓜怎么可能得豆?”
“为什么种瓜能得豆呢?”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着,热火朝天,而我的目光在教室里焦急地徘徊, 最终,这如火如荼的讨论落下帷幕,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我最终还是没等到那个“揭发者”,这个“恶作剧”成功的失败了。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过去了27分钟,此时,同学们正专注的看着我,他们似乎对于我的沉默有太多的不解,我笑了笑,手再次在黑板的题目上划了一道弧线。
这一次,终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同学们先是惊讶地张大嘴巴,面面相觑, 紧接着竟笑出了声,有的还那手指直直地指着黑板上的题目,眼前的一切似乎乱成了“一锅粥”,而我却笑了,欣慰的笑了。
“整整27分钟,竟没有一位同学发现这个问题,我表示很失望,但同时我也很欣慰,同学们最终还是发现了问题。”
“要知道,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可是科学说明文,而科学,就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精神,观察入微的品质,这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础,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
教室里又恢复了安静,但多了一份理性,同学们专注地聆听我这个恶搞者的“哲理”。
“也许,有部分同学早就发现了端倪,但慑于我这个教师角色的权威,不敢做声,所以赵高才得以指鹿为马,所以秦朝才到二世就goodbye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笑。
“科学如此,语文如此,其他学科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同学们若有所思,缓缓地点点头, 若有若悟。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这节课随之画上一个句号,我不知道这节课是否完美,是否让他们记忆深刻,但至少能在他们的心上划一道涟漪。
而我的心上亦有一道涟漪:新教育就是心教育,要主动的去发现,去质疑,去学习,去提高。也唯有用心,才能将学习事倍功半,而在面对权威时,亦应有敢于挑战的勇气,这就是心教育,有了主动,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才能为自己创造温馨的学习情境,才能真正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故而新教育,心教育,馨情境。
今天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语文第12课——《种瓜得豆》,一篇科普说明文。
和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在自觉地朗读课文,这个情景让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已经自三年级起就养成了课前朗读的好习惯,我悄然打开PPT,踱步至讲台,书写本课题目,然而就在下笔的一瞬间,我似乎有了一个灵感——“挖坑”,我将题目写成了《种瓜得瓜》。
我转过身,同学们依旧沉浸在这美妙的琅琅书声 里,并没有人注意到的的“小把戏”,我的心里暗暗得意。
接下来,我示意同学们停下来,上课正式开始,事情似乎进行的异常“顺利” ,同学们的表现和往常一样:认真,专注。而我的心里却有一丝小失落,于是我刻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本文的题目,你们能产生哪些疑问?我特意用手在黑板的题目上划过去一道弧线,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
“种的瓜怎么可能得豆?”
“为什么种瓜能得豆呢?”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着,热火朝天,而我的目光在教室里焦急地徘徊, 最终,这如火如荼的讨论落下帷幕,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我最终还是没等到那个“揭发者”,这个“恶作剧”成功的失败了。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过去了27分钟,此时,同学们正专注的看着我,他们似乎对于我的沉默有太多的不解,我笑了笑,手再次在黑板的题目上划了一道弧线。
这一次,终于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同学们先是惊讶地张大嘴巴,面面相觑, 紧接着竟笑出了声,有的还那手指直直地指着黑板上的题目,眼前的一切似乎乱成了“一锅粥”,而我却笑了,欣慰的笑了。
“整整27分钟,竟没有一位同学发现这个问题,我表示很失望,但同时我也很欣慰,同学们最终还是发现了问题。”
“要知道,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可是科学说明文,而科学,就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精神,观察入微的品质,这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础,细节往往能决定成败” 。
教室里又恢复了安静,但多了一份理性,同学们专注地聆听我这个恶搞者的“哲理”。
“也许,有部分同学早就发现了端倪,但慑于我这个教师角色的权威,不敢做声,所以赵高才得以指鹿为马,所以秦朝才到二世就goodbye了”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笑了笑。
“科学如此,语文如此,其他学科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同学们若有所思,缓缓地点点头, 若有若悟。
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这节课随之画上一个句号,我不知道这节课是否完美,是否让他们记忆深刻,但至少能在他们的心上划一道涟漪。
而我的心上亦有一道涟漪:新教育就是心教育,要主动的去发现,去质疑,去学习,去提高。也唯有用心,才能将学习事倍功半,而在面对权威时,亦应有敢于挑战的勇气,这就是心教育,有了主动,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才能为自己创造温馨的学习情境,才能真正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故而新教育,心教育,馨情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