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结善缘
所谓善缘,就是让一种善的力量来充当你的助缘,它与你的努力因缘合和,便能产生一种善的结果。
不管个体多么伟大,能干,都必须有许多善缘的帮助。因为,无论事业也好,功勋也好,都是因缘和合之物,想要实现它们,就要先聚合各种必要的因缘。
善缘也包括善知识和适合你修行的法门等。
道教修炼中强调的“法财侣地”,将的便是修行之法、维生之财、志同道合的伴侣及适合修炼的场地,这些都是修道的善缘。只有结善缘,才能增益善根本。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做世间事业,还是做出世间事业,都必须结善缘。
2、第六,明因果,学会取舍。因,就是事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发生和合作用的各种条件;果,就是各种因缘聚合所产生的结果。
当你向这个世界施以某种作用力的时候,世界就会以相应的反作用力来回应你。
虽说修行人能够变心变命,但因果报应,却是修行人也无法回避的。
当你明白这一点之后,就会趋善远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众生的利益为衡量的坐标,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你那颗善的种子,就会得到好的营养,一天天开花结果。否则,你就会像漏器一样,无论往里面倒多少功德之水,都会漏得一干二净了。
所以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3、第七,离外道。远离邪见和恶友。
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以及所有不明白即心即佛而心外求法者都被称为外道。
不过这里所说的“离外道”,主要指的是要远离那些没有正知正见的人,也就是远离恶友。因为恶友的见解会污染我们的正见。
信为功德母,当你的信根被毁坏之后,你是很难生起正知正见,你就没有办法清净恶友对你信根的污染。可见,在智慧的修炼当中,恶友的邪见甚至等同魔。
“魔”是指所有干扰清净心的行为和事物。
佛教正见可简要归纳为:诸行无常,修法无我,有漏皆苦,寂静涅槃。
在没有修得足够的定力和慧力之前,修道者一定要远离恶友。
4、第八,一定要追求究竟的解脱、究竟的真理,不要执著于那些无常的物质与现象。
究竟的真理便是真如,是世界本来的面目:实相。世界的本质是流动的,是多变的,是没有永恒的,又是具有无数可能性的。
只有将真理付诸实践,用对真理的了悟来改变自己的心灵、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便是通达真理。
有执著必无解脱,所以一定要远离有为之法,趋向真理的究竟解脱。
需要强调的是,在没有真正达成“无为”的解脱之前,还需要“有为功”的熏然。
你必须学会用“一念代替万念”,必须用你对正念对执著来驱走负面的诱惑。等你真的凭借有为之法达成了“三昧”,你再去破除那最后的一分执著。
5、第九,要精进修行。
真正的精进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勤勉,而是时时提起正念,以止观双运的方式勤勉修行,并且在修行过程中,不能产生懒散放逸之心。
修行的松弛有度,指的是观的力度不能太强,要在心态上放松,否则就会影响到真心的本体。所以说,我们提倡的是心态上的放松,而非行为上法散漫。
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莫过于为这个世界贡献一个觉悟了的你,然后用你的智慧大火,燃亮更多沉迷于虚妄痛苦当中的心灵,让他们看到改变命运的一种可能。
真正的快乐,是对真理的了悟。你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贪恋世俗的消遣与享受,更不会觉得修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你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超越世俗之乐的清净大乐。
精进的修行,能够帮助你将真理融入生命,保护你不受贪念执著于伤害。
6、第十,用通达: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
明心见性之后,你便拥有了两种智慧。第一种智慧是无分别智,这时一种出世间的智慧,在这种智慧下观照下,你便会明白外部世界是虚幻无常的,对境生起的所有意识及觉受也是虚幻无常的,这种是根本智,听事一种不执著于外相、葱本质上事情的只会,它证实空性。
第二种事后得智,听是一种有分别的智慧,在这种智慧下观照下,你便能葱外相️认知事物,凭借这种认知,米就能非常敏捷地以最为恰当的方式来面对世界,这种只会也是真心的妙用。
认知了真心,你才能获得一种无分别的智慧,这种无分别的智慧让你以一种客观、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事物,不会悲个人偏见、欲念等东西所影响和蒙骗,而迅速第获取迷需要注意信息。
人外生活中,不但要保任空性,也必须生起觉性。
当你的真心生起妙用、真心本体又不动不摇的时候,你便能对世界上的一切都了然于心,同时又不生分别心。这时,你猜真正变得达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