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
今天难得有点空闲时间,想出去逛逛。天气还不错。早上吃过饭便出发了。决定到河边走走。想到很久没到南城逛了。北京南城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永定河。
北京的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流经内蒙古、河北,经北京转入河北,最终在天津汇入海河,并流入渤海。永定河全长约548公里。在北京市境内,永定河流经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等区域。其中,在北京市的流长约为189千米
坐公交车直达目的地《永定门》
永定门城楼
2004年北京中轴线重新完整 2004年,永定门城楼大脊最后一块瓦“合龙”,北京中轴线重新完整。
百度
龙仁于20世纪20年代初拍摄的永定门
明嘉靖年间,蒙古骑兵多次越过长城南下劫掠,甚至迫近北京城郊,威胁到帝都以及城外坛庙的安全。与此同时,北京的人口大量增加,城外居民日益稠密。应大臣们的建议,明世宗决定环绕北京内城四面加筑外城。
《皇明大事记》载,嘉靖二十-—年(1542 年)七月,“掌都察院毛伯温等”提议“古者有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常也。若城外居民尚多,则有重城。凡重地皆然,京师尤重….…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预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包络既广,控制更雄,且郊坛在内,皇上事天爱民,尽收其中”。皇帝同意,“筑城系利国利民大事,难以惜费,即择日兴工”。但当时正准备重建太庙,给事中刘养建议“(外城)宜筑于无事之时,不可筑于多事之际。且庙工方兴,材木未备,畿辅民困于荒歉,府库财竭于输边,若并力筑城,恐官民俱匮”。皇帝听从了刘养的建议,筑城之事暂被搁置。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同年十月完工。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筑瓮城,未建箭楼。
清康熙皇帝下江南,即是从永定门出发的。康熙三十二年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中,清晰画出当时永定门的形象,为重檐歇山顶,五开间,有瓮城而无箭楼。乾隆年间修缮永定门时,扩建永定门城楼为七开间,三重檐形式,并增筑箭楼。至此永定门最终形成城楼、瓮城、箭楼的完整形制。明清两代,永定门也是皇帝南苑围猎、阅兵的必经之路。
北京的几个老城门搂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城门楼。我喜欢古老的建筑。
沿着河岸走着…
游人稀少,一切都那么安静…
河水静静流淌,心情沉静安宁
微风拂面,轻松愉悦
河面波光粼粼,心情明亮晴朗
不觉已走了一小时了,感觉有些累,原路返回
走进大自然的感觉真好!
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