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写的《快速阅读术》的最后一章。在这一章他讲了在大量阅读实现之后的三个体会,但其中打动我的,是作者因9岁时的一次事故产生的那个体会。
那是他刚上四年级的时候,在4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他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正上二年级的弟弟。在下坡的时候,忽然刹车失灵,他和弟弟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头撞到了地面上。弟弟摔的严重不严重,文中没有提及,但他却昏迷了三个多星期,医生说,“99%醒不过来了”。可后来出乎医生的意料,他醒过来了,还居然能够记得骑车摔倒的事情,只是没有想到后果竟然如此严重。虽然大难不死,但他感觉自己脑子摔坏了,此后,“我的脑子摔坏了”——这个念头便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在那之后,“我的脑子摔坏了,所以做什么都做不好。”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根植于心中,20岁之前,他一事无成。
早年间已经过世的父亲,生前是一名编辑,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父亲的形象很高大,对父亲心中充满了景仰,也模糊地憧憬着将来要承袭父业。
可是,受伤之后,他开始认为自己不可能再从事与图书编辑相关的工作了。病休了整整一个学期,成绩也严重下滑,而且他觉得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不行了。
当时,他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时至今日,已成为作家的他明白了,“自己脑子摔坏了”、“自己什么都不行了”、“读写能力降低了”,这些想法,都是自己当时的胡思乱想。事实上,在事故中受的伤早就治愈了,他估计当时的阅读速度跟之前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
作者之所以要讲这一段历史,是因为他坚信,认为自己阅读缓慢的人,不过是由于本人的执念而产生的错觉。
觉得自己不擅长阅读的人,大都会说,“读不下去文字”、“脑子不好,看不懂”,等等,往往都是先否定自己的能力。
作者认为这种否定心理,多半是由于一些轻微的挫折或创伤造成的,甚至只是本人的无端揣测,其实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我完全认同,其实那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的人,只不过是被别人或自己贴的标签限制住了。
所以人生经历过后,才知道心态决定人生,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挫折和挑战,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用笑脸迎接每一天的太阳,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乐观地面对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