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筠《玄纲论》真人为俦章第十八诗解

吴筠《玄纲论》真人为俦章第十八诗解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5-09-04 17:10 被阅读0次

吴筠玄纲论真人为俦章第十八诗解

题文诗:

所至,阴杀,阴贼此诚,易戒至于,小小喜怒,是非可否,人之常情,甚难慎也.

都不欲有,纤芥之事,关乎方寸,之中虑静,神闲则邪,气不能入,我志不扰,真人为俦.好誉而憎,毁者贤达,之所不免.审己,无善而获,誉者不祥.省躬无疵,而获谤者,

何伤以此,论之得失,在乎己而,靡由其他.故泰然,忘情美恶,不动乎衷,者至人哉,

至人.义以正己,正己正人,真情恬淡,精神内守,无人无我,居仁由义,由仁义行.真人为俦章第十八【原文】道之所至忌者,阴杀阴贼。此诚易戒。至于小小喜怒、是非可否,人之常情,甚难慎也。都不欲有纤芥之事关乎方寸之中,虑静神闲,则邪气不能入,我志不扰,则真人为俦。文】大道最为忌讳的,是阴险的杀机和暗藏的贼心。这确实是容易警戒的。至于那些微小的喜怒之情、是非之辨、可否之念,虽然属于人之常情,却最难做到谨慎。真正的修行者,内心之中根本不想存留丝毫琐事的牵绊。只要思虑平静、心神安闲,邪气便无法侵入;自己的心志不受扰乱,便能与得道的真人相伴。

【原文】又好誉而憎毁者,贤达之所不免。然审己无善而获誉者不祥。省躬无疵而获谤者何伤。以此论之,得失在乎己,而靡由其他。故泰然忘情,美恶不动乎衷者,至人哉,至人哉。文】即使贤明通达之人,也难以完全避免喜欢赞誉、憎恶毁谤的人之常情。然而,仔细审视自己并无善行却获得赞誉,这并非吉兆;反省自身并无过失却遭受诽谤,那又有什么可损伤的呢?由此看来,得失的根本在于自己内心的态度,并非由外界其他因素决定。因此,能够泰然自若、超脱毁誉之情,无论赞美与诋毁都不扰动内心的人——这才是达到至高境界的修道者啊,这才是真正的至人啊!

相关文章

  • 开篇

    宗玄先生玄纲论 经名:宗玄先生玄纲论。唐吴筠着。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全唐文·宗玄先生玄纲论》...

  • 黄开泰:以人为本·玄非玄 真非真

    黄开泰:以人为本·玄非玄 真非真 道,若作规律解,生命有生命之道,物质有物质之道,文化精神有道,科学等文化之术有道...

  • 素问

    人间是否有玄真,以我须臾问北辰。 论动心幡思趣解,燕惊杨柳柳惊风。

  • 玄医真解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

  • 2019-08-03

    空玄清|一道很多人误“解”的法考真题 原创:空玄清内儒外法 李宗盛-凡人歌-单曲-收录在专辑《爱情论》中_千千音乐...

  • 评热病论

    出处与篇名解 【篇名解】 评,有评议、评论之意。吴昆《素问吴注》:“评论谓之评。”高士宗《素问直解》:“《热病》论...

  •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27(太素24卷真邪补泻)诗解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27(太素24卷真邪补泻)诗解 题文诗: 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 经水安静;天...

  • 《潜夫论》卷8思贤诗解2君上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

    《潜夫论》卷8思贤诗解2君上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 题文诗: 上医医国,下医医疾.人治国固,治身之象. 疾者...

  • 真诗解

    濠梁人南楚材,游历陈州、颍州之时,因所居日久,深受颖州太守赏识,欲将女儿嫁于他为妻子。 楚材家有妻室,听闻此信,欲...

  •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一一论立德之六 物质荒诞未必真,宇宙之源在一心。仁义礼智信常在,大本大源是仁根。假作真时真亦假,三纲崩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筠《玄纲论》真人为俦章第十八诗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kjl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