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把小孩好动、顽皮看作一种正常现象。
他们认为,好玩、顽皮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孩子好动、顽皮的行为,果真全都是聪明的体现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01
被忽略的“多动”
我认识的一位妈妈(因涉及孩子隐私,不方便透露名字),就是错把孩子的多动当成孩子顽皮,没有及时进行干预,结果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在幼儿园时,因这位孩子太过于“顽皮”,老师为此事多次与家长沟通,可是家长并不认为孩子顽皮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这是孩子聪明、活泼的表现。
孩子上小学后,上课根本坐不住,各种捣乱,老师把妈妈叫到学校办公室,老师表示:“这孩子,我已经管不了了”。
家长这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了。在老师的建议下,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做了测评和检查,被确诊为多动症,全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
02
正常的“好动”与异常的“多动”该如何区分?
家长们很难区分正常好动与异常多动。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活泼好动的情况时,家长往往不会放在心上,只简单的用孩子“顽皮”一笑带过。
殊不知,孩子可能已成为多动症的受害者!
儿童的“正常好动”和“异常多动”看起来似乎一样,其实是有区别的。
(1)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异常多动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比如,正常好动的孩子,在摆弄一个铁盒子时,可能会有目的地探究铁盒子能不能用来装水。而异常多动的孩子手里有一个铁盒子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着铁盒子乱扔乱砸。
(2)正常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奇怪,能为人们所理解;异常多动的儿童行为常让人难于理解。
异常多动的孩子经常表现为自控能力特别差,不服管束,喜怒无常,好发脾气等;在上课时会随意大喊大叫,来回走动;在室外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很危险,如不顾及来往汽车在大街上乱跑等。
(3)正常好动儿童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能专心致志;而异常多动儿童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中都不能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异常多动儿童经常表现为入托、入学后,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切橡皮,撕纸,拉同学头发等,注意力很难集中,有听而不见、视而不见的表现;与他人交谈时眼神游离,易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孩子有正常的好动行为,说明孩子对未知世界产生了好奇,说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很健康,父母开始不要刻意的去阻碍TA。
孩子有异常多动的行为,且有疑似“多动症”的表现,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异常的多动,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是需要家长及时干预的。
03
小儿“多动”带给孩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有人说:“小儿‘多动’会扼杀掉孩子90%的前途!”
因为小儿“多动”带给孩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 适应社会困难:孩子由于脾气暴躁,很容易与他人起冲突,团队协作不顺畅,很难适应社会。
◆ 容易厌学辍学: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沓,作业做不完,计算常出错,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成绩经常不及格或始终提升不上去,还越来越差,容易引起孩子厌学。
◆ 影响家庭和睦:孩子冲动任性,经常惹是生非,父母被老师批评,被朋友责备,容易恼羞成怒,打骂孩子发泄,极其不利于家庭和谐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要小看这些影响因素,事实上它是有一定连带作用的,它关乎着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甚至一生。
04
孩子很“多动”怎么办?
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大多数孩子都有好动的现象,只要没有达到“多动症”的标准,家长都不必太过担心。
家有异常多动的孩子,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懊恼,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
(1)进行专业的检查
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的多动,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由医生来做出专业的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错过孩子最佳的干预时间。
(2)多和孩子玩一些控制类游戏
多动的孩子,显得格外活泼、精力旺盛,很难“静下来”,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控制类的游戏来“训练”孩子,让孩子能够“静下来”。
如,顶物走线的游戏:小声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头顶着一本书,双手自然下垂,让孩子沿着家里的地板线轻松缓慢的往前走,确保头顶的书不掉下来。
静坐:(低声播放轻音乐)家长与孩子面对面静坐,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加上“123,木头人”的游戏,坐在椅子上,听到木头人时,做一个动作静止不动,看谁坚持的久。
(3)多和孩子玩一些体力游戏
好动的孩子,家长可以多给他设定一些锻炼或者游戏,例如慢跑、赛跑、蹦床、匍匐爬等,孩子喜欢动,阻止他反而会引起他的反弹,相反,尊重他并帮助他排解一下好动的天性,让其释放精力和能量。
(4)适当的和孩子玩一些静态游戏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一分钟都坐不住,这个方法对于好动的孩子无效”。那么,静态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出孩子的兴趣点,从孩子感兴趣的开始。
例如,孩子喜欢车标,那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不同的车标,放到一张A4纸中,打印出来,和孩子坐下来,认一认、涂一涂。
我们青松育儿正在研发一个“注意力训练的产品包”,这个产品包里面就包含了很多静态的游戏,是由专家团队,结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设计的一系列培养专注力的游戏,其中包含听觉游戏、视觉游戏、操作类型游戏等等。
还设置了计时器、小奖励,家长和孩子在玩这类静态游戏时,先根据孩子的情况,设定一个时间,如:孩子坐下来,认真的完成五分钟的操作类游戏,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奖励。
(关注“青松育儿”公众号,敬请期待吧!)
(5)培养兴趣爱好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TA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TA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意志品质才能得以训练。
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强壮起来,最终得以在天空中翱翔。
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会战胜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网友评论